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群租”:高房价下无奈的时尚
解读镜湖模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解读镜湖模式

中原网  日期: 2007-09-05  来源: 郑州日报  
  现代服务业的打造是一个立体化的系统工程,镜湖转型就是一道特殊的加减法算术题。“镜湖模式”的样本意义在于,为中西部城市的中心区转型提供一种方向性选择。

  7月3日,一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激活了镜湖区的兴奋点,也激起了安徽省45个城区乃至周边江浙沪地区的敏感神经。会议的全称是“全省城市商贸流通发展与改革示范区试点工作联席会议”,镜湖区被确定为安徽省唯一的城市商贸流通与发展改革示范区。与许多城区走“工业强区”路线不同,镜湖正积极实施“退二进三”战略,探索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的新体制与新经验。崇尚创新的镜湖区,再次先行一步,成为安徽省商贸流通业发展改革的“试验田”。

  敏锐的镜湖人抢抓先机,冲破传统思维,探索城市中心区功能转型背后的一系列“非常举措”引人瞩目。近日,记者深入镜湖,在采访中探寻镜湖转型的独特路径。

  

  镜湖的“加减法”

  

  “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挤压了中心城区传统工业发展的空间,利用退二进三的方法,把工业企业的生产基地搬迁到芜湖市周边的开发区,企业的管理、研发、营销中心和总部留下来,这是镜湖区工业发展思路的大调整。”镜湖区委书记韩卫民告诉记者。作为芜湖市的发祥地和城市中心区,镜湖正在进行功能转型。

  2006年2月区划调整后的新镜湖,城区面积扩大到58平方公里,辖区内人口超50万人。合并后的新镜湖,在面临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增大的同时,在产业定位与城区功能分工上,镜湖区发展改革委主任刘湛发介绍说:“合并之初面临很多困惑。”主要是随着企业搬迁和企业改制的深入,许多社会问题凸现出来,社会事业发展的压力增大。但是,随着工业企业的外迁,税收外流,财政收入受到很大影响。

  镜湖应该怎么办?

  “镜湖原先也想发展工业,因为工业可以聚集人气,能够提高财政收入的总和。”韩卫民介绍说,在“十一五”规划中,镜湖就提出了“工业强区、三产富区、双轮驱动、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将新划入的荆山镇预想为工业集中区。但是经过初步实践和深入分析后发现,与兄弟县区的工业园相比,明显缺少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荆山的客观条件和芜湖市整体发展的趋势,都决定了不能再选择工业。

  因此,韩卫民告诉记者:“经过反复比较和深入调研,并结合芜湖市的发展战略,确定将服务业作为发展主旋律。”在“十一五”规划中,芜湖市提出了四大发展目标: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交通枢纽、区域性文化中心和滨江山水园林城市,镜湖区区长卢仓报认为:“镜湖区作为芜湖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中心城区,除了先进的制造业基地,镜湖区要直接承接全市的三大发展目标,也要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直接和间接为先进的制造业基地服务。镜湖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就是芜湖市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要通过镜湖区服务业的发展为芜湖全市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因此,实施中心城区功能转型成为镜湖的必然选择。但是,转型是一道很难的“加减法”算术题。

  首先镜湖要做“减法”,忍痛对工业经济“割爱”,刘湛发告诉记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经从两区合并之初的55家,减少到48家,而且呈加速态势。”

  但“加法”比“减法”更重要,卢仓报认为,要一分为二的看,短期内工业的加速外迁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但空间的让渡又为一些新兴业态、高附加值的业态进入带来可能,关键是要通过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来弥补工业外迁形成的产业空洞,要抢抓机遇,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一手抓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壮大,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扩大经济总量,让产业“丰满”起来,形成与镜湖作为中心主城区相适应的“高附加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其中,如何利用让渡的空间、引进怎样的新兴业态,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鸠兹与凤凰:

  一个城区的标志符

  

  “鸠兹”,芜湖的别称,原意是“鸠鸟云集之地”。如今,这个美丽的名称已经融入芜湖城的血脉之中,在芜湖市政府原址上修建的鸠兹广场,集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是城市的标志性符号。

  与广场连为一体的就是全国知名的中山路步行街。1999年10月1日建成开街的中山路步行街,全长690米,被誉为“安徽第一街”。在2005年3月召开的首批中国著名特色商业街命名表彰大会上,中山路步行街和北京王府井商业街、上海南京路商业街等十个商业街一起,荣膺“中国著名商业街”称号。

  城市商业街区的好坏,是衡量城市人气、城市品质、商业氛围、市民素养及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一面镜子。全国步行街有几百条,为什么中等城市的芜湖能获此殊荣?镜湖区招商局的郑武军告诉《决策》:“中山路步行街虽然在整体商业建设上无法跟北京上海比,其独特在于‘引水入街’,商业街与镜湖水相映成辉。”

  与整体设计相比,中山路步行街的管理方式,更是独具匠心,被誉为步行街管理的“中山路管理模式”。步行街建成之后,就开始探索以经营理念破解商圈管理的难题,在全国率先把物业管理引入街区,探索出了一条“以街养街”的商业街管理模式,实现了政府、商家与消费者的多赢。通过强化管理,中山路步行街自建成开街以来,先后有上海世纪联华、南京新百、苏宁电器等大型商家和金融企业进驻,形成了商业集聚的磁石效应。鸠兹广场与步行街一体,成为经营城市,打造城市品牌的成功范例。

  与中山路步行街齐名的是凤凰美食街。吃,代表着一种饮食文化。来到芜湖,不去“凤凰美食街”大概是一件憾事。凤凰美食街原本是一条废弃的铁路,2000年,政府投资8000万元,建成集餐饮、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美食街。街长666米,汇聚了60余家餐馆酒店,有全国知名连锁店“巴将军火锅”、“辣子村”、“城市花园”、“毛家饭店”等,更有中华老字号“耿福星”、“咸亨酒家”。

  短短几年时间,从废旧铁路上打造成享誉海内外的饮食文化的品牌,“乌鸦变凤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2003年10月,凤凰美食街被安徽省旅游局、旅游饭店业协会命名安徽省第一条“旅游美食示范街”。2005年3月,凤凰美食街被商务部中国步行街商业街工作委员会评为“中国最具升值前景商业街”。2006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称号。

  “餐饮业是传统服务业的缩影。”卢仓报说道,正在规划建设的美食街二期,是凤凰美食街的“二次腾飞”。按照强化特色,提升品位的要求,美食街二期功能定位是打造集餐饮、娱乐、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全方位、高品质的美食城。美食城二期与沃尔玛联成一体,同时与中山路步行街和鸠兹广场相呼应,成为序列性城市空间的有机组合。

  

  沃尔玛效应

  

  若观察镜湖的商贸流通业,必然绕不开沃尔玛。沃尔玛在世界500强中连续多年“折桂”,是全世界最大的综合性连锁零售企业。芜湖沃尔玛2005年12月开业,是在中国开设的第54家店,也是在安徽省开设的第一家商店。

  作为沃尔玛从引进到开业全过程的见证者,卢仓报告诉记者:“沃尔玛第一个在中国的二线城市开业就选择了芜湖。”沃尔玛是一种无形力量,是一张城市名片。沃尔玛的进入对芜湖来说是一种零的突破,与沃尔玛“牵手”后产生了多重效应,影响是多层面的。

  首先是创造了招商的品牌效应,到底是什么吸引沃尔玛来到这里?这个城市一定有自己的特色。卢仓报认为:“沃尔玛进来以后,对整个环境有非常大的促进,对其他商业企业、新型业态的进入有明显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其次,沃尔玛的进入,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理念,最大的变化是提升了芜湖人的消费档次。韩卫民认为,“沃尔玛对镜湖区商业业态的提升和改变,是潜移默化的。”一个小事例佐证了这种变化,沃尔玛开业后完全推行一种净菜销售模式,然而,一开始人们不是很喜欢,认为到超市买菜肯定会比传统的菜市贵,但沃尔玛的购物环境好、质量好。经过一段时间,人们慢慢的都来买菜了,同时,也带动其他商家改变销售模式,提升销售档次与服务水平。

  沃尔玛只是一个缩影。新百、世纪联华、苏宁、国美、世贸集团和世界500强企业欧尚、家乐福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进驻镜湖。步行街、滨江公园、美食街—沃尔玛、新站广场等现代都市经济商圈的聚集和辐射效应明显增强。截至2006年年底,镜湖区内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共有20处,面积近80万平方米;限额批发零售企业31家;全区共有各类市场45个;商业街与特色街9条;服务业及品牌店上千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综合服务体系。其中,2006年商之都、华亿购物中心两个综合商场零售额达7亿元,同比增长114%。

  

  楼宇经济:

  将每寸土地都建成精品

  

  “作为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紧缺,地价昂贵,化解中心城区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日渐稀缺的矛盾,最佳途径就是发展楼宇经济,向空间求发展、要效益,将每寸土地都建成精品。”卢仓报告诉记者,楼宇经济是集约型、高密度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镜湖打造中心商务区的目标定位,决定了必须走楼宇经济的道路。

  “楼宇经济”是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吸引企业在楼宇中经营发展,使楼宇资源发挥最大效能,产生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适合在中心城区大力发展的新经济形态。

  楼宇经济是一种高税源经济。统计显示,一幢高档商务楼里众多公司产生的效益与城乡接合部7.8平方公里所产生的效益相当。以长沙市芙蓉区为例,截至2006年年底,芙蓉区内税收过千万的楼宇达9栋。坐落在五一大道的亚大时代,自2002年9月落成后,聚集了40多家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及世界500强企业的长沙办事处,其容量和能量等同于一条繁华的商务街。自2004年起,亚大时代税收已连续3年过千万元,而此前,这块弹丸之地上盘踞着20多个一层楼的小门面,年产生税收仅30~40万元。

  同时,楼宇经济与中心商务区、区域性总部经济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与楼宇经济相融合,总部经济是一种高效益的“头脑经济”,从业人员素质高,同样创造的产品附加值更高,由此,卢仓报认为,楼宇经济是一种高质量的经济。在镜湖区5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能“摊大饼”,商务楼宇是发展金融、会计、法律、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最好载体,正好切合了镜湖转型所选择的产业方向。

  楼宇经济的主要表现是外延扩张性极强。正如卢仓报所说:“现代服务业是一种每天都在衍生出新种类的经济,就像网络上的语言一样,不断在翻新花样。”高档楼宇会带动周边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产业发展,形成中心城区行业间繁荣共生、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否则,硬件设施最高档的楼宇也会变成空壳。因此,卢仓报认为,只有“金领挺起来、白领壮起来、灰领强起来、蓝领动起来”,才能创造经济价值。三产服务业发展既要做到比例大,又要能和二产相互促进,既要延长壮大产业链,又要搞好内部结构优化,增强发展后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镜湖打造现代服务业是一个立体化的系统工程。

  

  镜湖探路的样本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嘉安认为,中国城市转型正在经历“第四波”,其特征在数量上是高速城市化,在内容上是“再服务化”。城市不能建成一个个烟囱林立的“大工厂”,应该是充满生活意蕴的综合体。上海卢湾区的新天地、长沙市芙蓉区、重庆渝中区的解放碑商圈,都是中国城市转型“第四波”的典型代表。如果放到整个中国城市发展的大脉络中观察,镜湖的转型,正好契合了城市功能升级的第三步。

  迪拜从一座沙漠边缘的石油工业城市成功转型为全世界第一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创造了城市转型中的“迪拜奇迹”,成为全世界城市发展中的最佳样本。探索城市中心区功能转型的“镜湖模式”,其样本意义在于,为中西部城市中心区转型提供一种方向性选择。正如镜湖区商贸流通改革示范区试点方案中阐述的那样,“探索城市商贸流通业管理新体制、新规律,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可借鉴意义的新模式、新经验,形成一些普遍性、规律性的经验和成果。” 据《决策》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