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了,孩子们高高兴兴拿到了新书。然而,有个人却在到处奔走,倡议学生使用“循环书”,为环保作贡献。他就是被人称作是“环保狂人”王文胜。提起这个称号,他很喜欢:“狂人有力挽狂澜的意思,我希望呼吁更多人保护环境、循环使用教科书。”
王文胜今年38岁,为循环使用教科书已经呼吁奔走了10年。
奔走在路上的十年
十年来,王文胜奔走在全国11个省、3个直辖市之间,演讲200多场,抵押了房子贷款,到处宣传循环使用教科书的理念。
王文胜是获嘉县尹寨小学的一名教师,1995年他来到河南教育学院进修,当时小学一年级的书费是30~50元,1997年他从河南教育学院毕业的时候,发现乡村的小学一年级书费已经达到了120元,由于书价和学费的猛涨,身边的很多孩子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
随着了解不断深入,王文胜发现了这样一组惊人的数字:我国当时有中小学生约1.8亿人,按每人每年用20本书计算,1年就要用掉36亿本教科书,每本书按5元计算,教科书循环使用1年就可节约180亿元。这一发现点燃了王文胜巨大的环保热情,他觉得教科书如果循环使用,将给国家节省不少资源,也会给贫困家庭减少负担。
1998年初,作为班主任的他在自己的班级里实行了“废纸回收活动”,每个学期都可以收集好几麻袋的废纸。1999年,他一篇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文章在征文中获奖,这次机会下,月工资只有200元的他筹集了3000元参加了北京的一个研讨会。在北京,他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2001年,王文胜费尽周折,以青年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到郑州、北京、浙江、江苏、湖北等地作了多场演讲。他夏天就穿一双塑料凉鞋,冬天穿一双纳制的棉靴,吃方便面,喝自来水,白天演讲,夜宿街头。也就是这个时候,他被人称作“环保狂人”。现在王文胜寄居在郑州朋友的家中,平时仍然在获嘉县做老师,凡是有节假日和暑假寒假,他就会来到郑州,致力于环保事业,继续宣传循环使用书的理念。
在摸索中寻找方向
除了理论上宣传,王文胜还在实践上身体力行。2002年,王文胜在获嘉县冯庄镇尹寨小学教书期间,他将尹寨小学和邻近的崔槐树小学作为教科书循环使用试点单位。
他在循环使用教科书的实践中找到了一些经验,比如语文数学这些课本容易破坏,且使用频率高,所以不适合循环,但像音乐、劳动、品德等教科书完全可以循环使用。
2004年8月,他的教科书循环使用课题被河南省教育厅立项,2005年初,王文胜的论文获得了国家环保总局举办的“相约绿色时空”征文一等奖,教科书循环使用(封面)设计获得了专利证书。
如今,王文胜的“循环使用教科书”的理念已经被不少人接受,在河南教育学院,一个由大学生自发组织的民间社会团体——教科书循环使用促进会已经成立。同时,山东、福建、河南部分地区已开始试行教科书循环使用。
2005年底,王文胜被提名为央视“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候选人。2007年3月,王文胜成立了“环保中国工作室”,并且建立了网站和博客,点击率不断上升,还有四五个市民经常担任志愿者,把循环使用教科书的理念宣传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