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综合要闻
4  
PDF 版
我省财政支出切实向民生倾斜
增强三种意识 争做五个模范
确保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贫困新生喜领助学金
走进郑州工业系列报道之三
企业“巨人”在崛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企业“巨人”在崛起
■本报记者 王 伟 魏书杰 陈 锋
中原网  日期: 2007-09-05  来源: 郑州日报  
  郑州哪些企业值得看?

  早些年,外地考察团来郑,市领导都为选企业犯愁。当时的郑州企业多的是“铺天盖地”,少的是“顶天立地”,缺乏“大个头”是市领导乃至广大市民心中的缺憾。

  这些年,外地考察团蜂拥来郑,很多“指名道姓”要看宇通、看日产、看三全、看郑煤机、看豫联能源……

  这种截然的反差,映衬着郑州企业“巨人”规模和数量的巨大变化。

  “大企业、大集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市经委的同志介绍说,“原来我们的企业个头小,客人参观时老觉得拿不出手。现在不同了,我们不但有几个企业‘巨人’,还培育出了一个巨型企业族群,崛起了一批品牌企业、明星企业。”

  河南中烟“三合一”,航空母舰效应已全面显现。2007年前7个月,实现销售收入104亿元。这是今年我市第一家突破百亿大关的企业。

  “大个头”企业涌现的背后,一个巨型企业的层级梯队正在迅速形成并崛起。统计显示,2006年,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已达到537家,超10亿元企业已达到29家,超50亿元4家,超百亿元企业2家。仅巩义市销售超亿元企业就达到109家,比2002年全郑州市的超亿元企业还多了1家。

  “近五年,郑州企业的成长脚步明显加快,这可以从销售20强变化中得到印证。”市扶优扶强办工作人员说,“2002年,全市最大企业的销售收入是52亿,7亿元就能进入前20强;到2006年,20强的进入门槛就飙升到13亿,最大企业的销售收入则突破了100亿。”

  据了解,2006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49家,其中销售超亿元企业537家,所占比重为28%;537家超亿元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75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76%,实现利税28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利税的81%。四分之一的企业完成了超过全市四分之三的销售收入和利税。

  《中国企业发展报告》认为,以企业营业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作比较,虽不能直接反映大企业对国民财富的贡献,但可从一个重要角度反映大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企业“巨人”对全市的贡献不只是对经济总量和利税的拉动,更表现在对郑州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专家们说:“企业的品牌越响、美誉度越高,城市给人的审美感觉就越强。”

  的确,像宇通、日产等企业现在已成为郑州的“名片”。就如同不少人先了解少林寺后知道登封一样,不少人也是通过郑州的企业和“郑州制造”才了解郑州这座城市的。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葛志荣说:“是三全、宇通让我重新认识了河南,认识了郑州。”参观完宇通总装车间后,《中国日报》记者李方方说:“没想到宇通这么气派,没想到中国也能生产200万以上的高档客车,这是郑州的骄傲。”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郑州企业做大做强的步伐再次加快:登电集团与永煤集团联合成立的永登铝业公司正式运营,郑煤集团兼并颖青化工后筹建大型煤化工工业园区,三全分别在成都、广州、昆山等地筹建加工基地,思念分别兼并成都、湖州两家企业……列入全市扶优扶强工程的44家企业,几乎都有在建项目或新的投资计划。

  为进一步激励企业实现创百亿、创50亿目标,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园区建设意见》,提出了对5亿元以上扶优扶强企业和亿元以上高技术企业销售收入上台阶的奖励措施。与此同时,全市还建立了重点企业和项目绿色协调通道,为企业做大做强架桥铺路、保驾护航。

  “做大才有影响力,做强才有竞争力,做久才有生命力。”这是中国500强发布会上最为流行的一句话,也是郑州正在成长中的企业“巨人”的座右铭。

  2006年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阶梯分布图

  制图 毛洁 柴莹莹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