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太湖蓝藻暴发导致供水危机的江苏无锡市,近来开展“铁腕治污”,数百家高消耗、高污染、高危险、低效益的“五小”企业被陆续关闭。不想这一消息竟引来全国不少招商引资团队,近的有苏北的区县乡镇,远的则来自东北、四川、江西等地,招引对象就是那些被关闭企业。
无锡等东部地区之所以壮士断腕、痛下决心大力关闭“三高一低”企业,是因为这些企业严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在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损害了当地生态平衡,引发了生态灾害,影响了一方百姓的安居乐业。这个教训对于其他地区,可以说是前车之鉴。面对这些地区的亡羊补牢,其他地方不引以为鉴、从中找到自身发展的正确方向,却追着被关闭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如获至宝,当作本地发展的机会,则无异于“饮鸩止渴”。
出现这种情况,说到底还是一些地方官员的“发展观”“政绩观”存在偏差。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切发展都要有利于群众生存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有的官员不惜牺牲当地资源环境来换取GDP的增长。有的干部还在迷信“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理念,殊不知,一旦一方水土被污染,治理可能要耗费几代人的努力,牺牲的是百姓健康、社会长期的稳定发展。
应该看到,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暂时确有一些难度。但捡拾发达地区的淘汰项目,等于先把自己放在一个落后于人的位置,只能沿着他人的足印亦步亦趋地落后下去。何不绕过别人的覆辙和弯路,选择一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哪怕暂时发展慢一些,最终必会得到长期良性的发展和百姓的认可。
饱尝污染苦头的无锡市,今年开始实施新的干部考核体系,将环保与民生类指标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占据最重的分值,而GDP类的指标则被明显淡化。这才是那些相对不发达地区最该借鉴的。前来招商引资的地方和单位,应该从中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改弦更张,走上本地区科学发展的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