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俊礼)新学年伊始,由本报联合市红十字会捐助的18位大学生带着社会各界的关爱已步入大学校园,开始了新生活。
今年7月,本报联合市红十字会组织策划了“博爱助学·圆梦2007”爱心活动,市县部记者分赴各县市寻访寒门学子,并推出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通过电话、捐款等方式不断地将爱心传递给贫困学生。
为了做好这次助学活动报道,参与报道的记者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18个求学故事,顶着烈日,不顾疲劳,深入到一个个贫困学子的家中,到他们正在打工的单位,到他们正在劳作的田间地头实地采访,亲身体验他们生活的艰辛,写出了一篇篇震撼人心的报道。本报刊登的《羊奶喂大的大学生》、《面对厄运,他们选择坚强》、《我要让妈妈看到希望》、《拄着单拐上大学》等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社会各界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注,他们纷纷奉献爱心,伸出了关注、关爱、真诚的双手。
随着本报“圆梦2007”宣传力度加大,报道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社会各界更加全面了解了贫困学子的生存状态,他们自强不息、励志成才的精神风貌,感动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爱心人士,不少爱心人士纷纷咨询捐赠助学的相关事宜,并表达了尽力为贫困学子圆梦的愿望。
各县(市)的四个班子领导及各县(市)的团委对本报报道十分关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倡导下,爱心如潮水般涌向贫困大学生。看到本报报道巩义新中镇贫困学生周岩欣考入中国石油大学的事迹后,巩义市长张春阳带头并组织市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捐款5000元,对其进行资助。新密市市委书记刘焕成、市长赵新中带头捐款资助学子,该市政协也组织委员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捐助,共筹集善款67万元。中牟县202名政协委员慷慨资助,捐款达11万多元。共青团荥阳市委收到各界爱心捐款40余万元,有50名贫困大学生和初中升高中贫困家庭学生受到“一对一”的资助。新郑市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深情厚谊的资助款也达23万元,让202名学生喜圆大学梦。登封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爱心助学活动。
“9月1日我就要去北大上学了,从当初接到录取通知书面对学费压力时的惶恐不安到受到资助、得以顺利入学的梦想成真,我会牢记这份关爱,刻苦学习,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和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回报大家。”本报报道过的李静同学激动地说。
“你们传播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公益理念,营造相互关爱的良好氛围,树立以团结互助为荣的新风尚,为我们筹集善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我们对郑州日报、市红十字会表示感谢。”各县(市)有关负责人对此给予肯定。
“我一定以感恩的心,更加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报效社会报答恩人。”来自中牟县官渡镇的残疾大学生田俊芳,回忆起自己从小到大沐浴的无私之爱,不禁潸然泪下。
共享一份爱,同圆一个梦。让我们记住这些让人感动的日子,让我们由衷地感谢所有关注这些孩子的人,是你们的善举让这些孩子看到了希望,让他们、也让我们更加坚信:我们的社会大家庭是如此的和谐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