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州光机电产业园 |
|
传统的耐火材料企业什么样?烟囱入云霄,粉尘漫天飞。
走进位于北山口镇凤凰山坡的巩义市耐火材料聚集区,却是另一番景象:山坡树木生机盎然,生产厂区窗明几净。记者转了几圈,愣没找着过去生产耐材必需的“蒙古包”厂房和大烟囱。
“耐材企业现在都不烧煤,改用煤制气了,其他生产工艺也经过了现代化改造,想找过去灰头土脸的耐材人,难呀!”聚集区负责人很幽默地给记者当起了讲解员:“这都是聚集区建设带来的变化。”
北山口镇被称为耐材之乡,过去布局错乱,技术落后,污染严重。从2003年起,该镇按照“山水园林生态环保”的要求,在凤凰山的山坡薄地上规划建设了耐材工业聚集区,组织引导耐材企业改造提升后进入聚集区。目前已入驻企业34家,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6.1亿元。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像巩义耐材工业聚集区一样,通过聚集区建设引进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事例,在全市不在少数。“遍地开花”的聚集区建设,正在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规范、助推和提升作用。
“进入聚集区后,企业形象好了,竞争力强了,客商也愿意和我们打交道了。”巩义市自力耐材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过去满是尘土的小厂子,真不好意思让人看。现在好了,不少客商进区一看,当场就要签合同。公司以前一年的销售收入才1000多万元,去年就增加到7000多万元。河南豫联能源集团通过产业聚集区建设,集约发展电力、电解铝及铝加工等产业,企业规模迅速膨胀,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比2005年增长54%,已被列入全市重点扶持的5家创百亿企业。
“企业形象的改善是看得见的,效益的提高也是可量化的,而管理和配套服务的提高和完善,带给企业的却是更实在、更本质的东西。”市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指挥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全市聚集区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政府主导或企业主导。无论哪种模式,都是先栽“梧桐树”后引“金凤凰”,不仅要先把水、电、路、通信设施等配备齐,更要在企业进入前,设施和服务就先到位。目前,我市不少聚集区投资建设了标准厂房,专门租给中小企业使用。企业领导人高兴地说,现在进入聚集区,只需带着设备和工人就能生产,既省钱又省心。
记者跟随工作人员到园区采访,在不少地方都受到认真“盘查”。原来是这些聚集区都实行封闭管理,不经允许,不能随便进区检查,以确保企业安心生产,专心发展。
5年来,聚集区的建设发展已结出丰硕之果。新郑煤电建材聚集区,去年实现销售收入59.8亿元;上街铝工业聚集区93.5亿元;巩义(回郭镇)铝工业聚集区122.5亿元;还有薛店食品工业聚集区、马寨食品工业聚集区,效益都非常可观。目前,全市共有重点产业聚集区37家,新增入驻企业120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39家。2006年,这35家聚集区完成工业增加值34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21亿元,在全市工业经济这个大“盘子”上,重点产业聚集区所占比重已达到36.4%。到今年年底,重点产业聚集区的工业增加值将达到45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600亿元,聚集区在全市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
走进郑州工业系列报道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