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县市新闻
3  4  
PDF 版
以工养农走上富裕之路
巩义浮戏山 提前启幕“黄金周”
平宪章 教坛“帮忙”42年
新密集雨节灌工程 带富山区一方农民
荥阳广武镇 尊师重教暖人心
登封塔沟武校“出征”特奥会
泰国旅行商青睐登封
十一届投洽会上 郑汴产业带让中牟成热点
考上一本学生奖5000元
郑州市豫剧院 成立青年豫剧团
中牟县给生猪上保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以工养农走上富裕之路
——中牟县刘申庄村转变观念,走出发展新路子 本报记者 王思俊 通讯员 张 锐
中原网  日期: 2007-09-11  来源: 郑州日报  
  “过去忙活一年,到头来手里还缺钱花。我们现在不出家门口就能上班,收入提高了,小日子过得很滋润。”中牟县白沙镇刘申庄村五组村民陈连房,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他和爱人都在家门口附近的工厂做工,早晨去上班,晚上回家里,每天安排得停当有序,有张有弛,每月工资性收入达到2000多元钱。

  走进刘申庄村,企业招牌鳞次栉比,厂房林立,一片繁忙景象。刘申庄村是一个3600多口人的大村子,随着企业入驻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老百姓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最大限度地让失地群众踏踏实实过上殷实日子,成为村党支部当前最为紧迫的一项工作。

  短短几年时间里,一个贫困村彻底改变了面貌,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和模范村。

  穷则思变 思想解放保稳定

  在刘申庄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六零介绍说,全村3600多口人,土地达3700多亩。过去,村民靠种植传统的小麦、玉米和红薯,只能吃饱肚子,一季小麦保全年,种秋保住零花钱。

  观念滞后,混乱返穷,刘申庄村民经受了艰难痛苦的抉择历程。1997年初,北方公司看上了村南的沙荒地,可老百姓思想不解放,尽管开了几次群众会,还是未能达成共识。老百姓眷恋故土,对调整产业结构和招商引资不大理解。“老百姓靠土地生存,把土地转让出租给了人家,我们以后咋吃饭过日子。”部分村民油盐不进、死活不答应把土地租赁出去。时任白沙镇农业办公室副主任的王六零,接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后,上任后的头一件棘手事,就是协调项目入驻。在征地过程中,老头老太太坐在铲车前头,好说歹说愣是不动;米尺、绳子刚一拉直,准备丈量,村民不由分说,扯起米尺、绳子扔在树上。

  在这种情况下,王六零带着村委会的同志,带上酒菜,分头来到村民家中做工作。尔后,组织群众代表赶往新乡小冀庄、漯河市南街村观摩学习,进一步开阔了眼界,转变了思想观念。大家伙深感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发展才能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过上好日子。

  抢抓机遇 以工养农求发展

  “我现在上班种地两不误,一个月的工资顶上过去一年的收入。”王金旺今年45岁,全家4口人,他在郑州丰越玻璃厂上班,每月工资在1200元左右,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回顾了前几年思想保守,吃尽苦头的经历。以前,乡亲们依然采用原始的耕作方法,产品单调,经济效益较低。为此,他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经济作物促进农业增效,村民种植了荷兰豆、西兰花、以色列辣椒、加拿大茄子等50多个新品种打入了省会市场,西瓜制种专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产品远销新疆、海南,农民人均收入由原来800元一下子增加到了2000余元,两年时间使一个贫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随后,他们转变发展理念,以郑汴一体化建设为契机,大举招商引资,吸引外来企业进驻。如今,方欣米业、帝华房地产、九天置业、丰越玻璃、中威高科等10多家企业在此安营扎寨。眼下,村里正在着手规划建设311国道以南2公里的商业一条街,为进驻企业提供服务,走出一条以工养农的发展之路,全村从事经商、运输、餐饮、家电、建材、物业管理等相关服务业的村民达到1200多人,500多人在附近企业上班,失去土地的村民不出村子就能上班领工资,年人均收入达到6400元,年增幅都在800元以上,老百姓真正享受了发展带来的实惠,一心一意投入新农村建设中,日子越过越红火。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