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于幼军:不打官腔作风“另类”
新领军者的财富新思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新领军者的财富新思路

中原网  日期: 2007-09-12  来源: 郑州日报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由世界经济论坛主办的夏季达沃斯年会,9月6日至8日在大连举行。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此次年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关注新一代快速成长的新领军者的作用。

  作为能够引领潮流、推动变革的新生经济力量,新领军者包括全球成长性公司、技术先锋公司、全球青年领袖以及快速增长的地区和有竞争力的城市。记者在年会上近距离接触部分新领军者,感受他们对企业成长的思考,对产业发展的探索,感受他们经济脉搏的跳动,对财富新思路的观察。

  

  在“象棋理论”中寻找突围灵感

  

  在夏季达沃斯年会上,当一款像银行卡一样薄的30G移动硬盘被展示在200余名全球青年领袖面前时,他们难以相信这是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数码产品。

  生产它的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冯军感到很骄傲,4家德国公司在仔细看完他的公司生产的“爱国者”数码相机、移动存储、MP4后,当场要求成为其代理商。而许多人还不知道的是,华旗资讯仅用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从销售代理到自主研发的跨越式发展。冯军的“象棋理论”帮助他完成了华旗资讯的“化蝶”。

  冯军认为,中国象棋里有个非常优秀的角色就是“炮”,除中国象棋外,其他国家的象棋里都没有“炮”,“炮”代表的是一种跳跃性的思维方式。

  “中国企业要想成为国际品牌,就必须有炮一样的跳跃思维。”冯军说。1993年创立的华旗资讯从做机箱键盘代理销售起步,产品逐渐拓展到MP3、移动存储、MP4、数码相机,并且拥有了自己的国内知名品牌“爱国者”。

  不少企业从创立初期就总想着一夜暴富,走捷径,但聪明的企业绝不会整天想着“挖金子”,而是老老实实地“挖沙子”,这样才能盖一个坚固的企业金字塔,这是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崭露头角的领导者们的共识。冯军说,IT行业风险大,很多高楼大厦都塌了,只有金字塔不怕震。

  刚创建公司的时候,华旗将键盘和机箱产品的利润由50元降到5元,一只机箱或键盘只赚5元钱。当时的中关村,一台进口计算机的利润在2万元钱左右,一台组装机的利润也有上万元。但很多IT企业在一夜暴富之后便轰然倒塌,“挖沙子”的华旗却“点沙成金” 。

  在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上,以“全球青年领袖”身份出席会议的冯军进一步看到了国际市场的潜力,“华旗品牌战略的重要支撑就是谋求国际化,持续不断地创造新的价值,只有创造新价值才能在世界上崛起。”冯军说。

  显然,冯军已将华旗资讯这只“炮”大步跳向国际市场。面对即将举办的奥运会,“2008年对中国企业意义巨大,这是中国品牌进军国际市场的转折点。”冯军向记者描述他在未来对企业发展的新思路。

  

  企业要与社会和谐才能共生

  

  伊利集团的董事长潘刚已经是两次参加达沃斯年会了。2006年,他作为达沃斯邀请的中国食品行业、也是乳品行业唯一的企业家代表参加达沃斯经济论坛,身份是客人。而这次,他是以组委会欢迎团的成员身份参加会议,成了主人。

  在潘刚看来,伊利的影响越来越大,得益于企业一直坚持担负自己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共发展。“乳业是保障人民健康的产业。所以我们倡导的就是绿色发展观,坚持绿色生产,引导绿色消费,保护环境,不靠掠夺式的发展,而是更应该考虑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和我们的股东、消费者和我们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地发展”。

  不少人都知道伊利集团已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而对其中的过程可能却并不了解。就在伊利申请成为赞助商的过程中,国际奥委会的市场开发部主席去了伊利集团,其目的就是想突然袭击看看企业到底怎么样。

  当时潘刚正出差在外,企业的员工都非常着急。潘刚就跟他们讲,我这么远飞回去也来不及了,把我们企业大门敞开,让他好好看,想看哪儿看哪儿。结果。这位经手选出无数赞助商的主席,在伊利参观了一半的时候就说,这就是我要选的标准的奥运赞助商企业。

  从产业创新考虑,伊利推出了有机奶产品。有机奶是现在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奶,然而对生产体系、生产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比如有机奶对土壤的改良就有很高的要求,土地必须50年没有施过化肥和农药。

  目前国内乳品行业中只有伊利一家拥有完整的有机产业链条,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规模化生产有机奶的企业。虽然这个产品的投入是巨大的,而且目前它根本不挣钱,“但这是乳品发展的方向,这是你作为新领军者的责任,我们要起这个带头作用”。

  在潘刚看来,“从企业角度来说,我认为真正的领军企业,应当是在行业内真负责任的企业,它不仅仅是大,更多的是强;它考虑的不仅仅是速度,更多是未来的前景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企业与社会共发展,其实是双赢。担负起社会责任,实际上是占领了制高点;顺应了潮流,赢得是人心,最终得到的是市场”。

  

  从“贴牌”到“造牌”的转变

  

  提起大连大杨创世股份有限公司,服装业内的人可以说尽人皆知,但是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几年前,大杨创世品牌却少有人知。

  剖析大杨创业,可以看到不少国内企业品牌成长的线索。创建于1979年的大杨创世抓住了我国改革开放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在过去的30年间默默无闻地为国际知名服装企业“贴牌”生产,最终成为国内第一服装出口企业。

  2002年,“海归”石晓东从母亲李桂莲手里接过大杨创世的接力棒,成为企业的主要经营管理者,大杨创世的经营思路有了新的转变。

  首先是信息化管理取代了传统管理模式。过去,大杨创世所有资料都存在管理者一个人的脑子里,一个集团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其管理科学性难以保证。石晓东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将企业信息、工作流程编制成程序,只要打开电脑,不同的管理者对自己的工作进展情况一目了然。如此一来,企业的管理就从靠一个人的力量转变为靠一个管理团队的力量, 供应商、生产商、贸易公司和客户几方面资源从割裂状态有机整合在一起。其次,大杨创世改变了接单、下单的传统模式,提出并实施了包括产品企划、订单接洽、生产跟踪、品质控制、报关结汇、物流运输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开辟了以增值服务拉动业绩增长的新型贸易模式,几年下来,大杨集团的外贸出口连续几年大幅增长,仅2006年出口服装量就达810万件,同比增长近30%,排名全国第一。

  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理顺后,石晓东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实施价值创新战略,开拓新的增长领域,力争在服装行业内做成顶级品牌形象。

  2007年,他聘请AMANI首席设计师担任其新品服装设计师,高起点打造“创世”品牌。

  

  自主创新:从喝汤到吃肉

  

  大连路明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肖志国尽管从事的是“光”的事业,但他却无法忘记十几年前那暗淡无光的日子。

  1992年,当肖志国把自己辛辛苦苦发明的发光材料在北京第二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展出时,经过的人纷纷躲避,认为该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无奈之下,肖志国将粉末倒入水杯中一饮而尽。如今,他的企业接到的订单已是生产能力的10倍以上,他也接到了许多企业梦寐以求的夏季达沃斯年会的邀请函。

  “如果说20世纪是微电子时代,那么21世纪将是光电子时代。”肖志国说。实际上,光电子技术引发的变革正在我们身边悄悄发生:光缆取代了电缆;液晶电视取代了CRT电视,肖志国甚至预言,随着光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发光芯片将取代钨丝,白炽灯照明时代在不久的将来将终结。

  肖志国在各种场合总是强调,路明集团的快速成长离不开掌握的核心技术。事实上,路明集团正是始终坚持不放弃关键的核心专利技术,并且加强研发能力,才使企业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992年,发明稀土蓄光发光新材料,带动了高效发光新材料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为世界增添了一个新兴的产业——自发光产业;1997年,相继发明一系列稀土激活新型硅酸盐基质发光材料,打破了国际巨头的专利垄断,实现了半导体照明技术领域的“中国创造”;2003年,小鱼吃大鱼,并购了技术水平处于世界第四的美国AXT公司光电子事业部,使路明集团一举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家同时拥有发光材料和发光芯片两大半导体照明技术的企业。

  “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希望与我们合作,无非是看中了我们拥有的核心专利技术”,肖志国说。但是肖志国思考再三,尽管缺乏资金,他仍多次婉拒了海外投资者的合作要求。“一旦失去核心专利技术,企业不会长久发展下去,已经有许多例子说明了这一点。”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企业总是在用外国人发明的专利技术,只能喝汤,不能吃肉。我们就是要依靠自主创新,不仅仅是喝汤,还要更多地吃肉。”肖志国形象地向记者描述他的成功体会。打造高品质的“中国光芯”,并且将之推向全世界,肖志国对此充满信心。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