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  
PDF 版
人民日报社领导来郑参观考察
省政府检查组肯定 我市政务公开工作
让公民共享发展成果
低收入家庭住房 调查工作全面展开
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
工业迈向国际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让公民共享发展成果
王文超对改善民生工作提出十点要求
中原网  日期: 2007-09-12  来源: 郑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武建玲)昨日上午,我市召开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改善民生座谈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在会上指出,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将其摆在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下大力气将此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会上,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物价局、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市房管局、市环保局等市直单位,先后结合实际,介绍了他们在改善民生方面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切实改善民生问题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我市围绕加大对改善民生的财政支持力度、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难、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优化人居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市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由2003年的46.9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9.5亿元,占当年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由2003年的55.78%提高到2006年的58.33%。

  王文超对近几年我市在改善民生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针对下一步工作,王文超提出十点要求。

  不断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王文超指出,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改善民生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下大力气抓好。

  强力推进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公民收入水平。王文超强调,经济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要优化经济结构,壮大工业经济实力;积极推动服务业发展,把服务业做强、做大;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用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继续实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市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不断提高公民收入。

  努力扩大公共财政支出,让公民共享发展成果。王文超强调,要不断调整完善财政支出政策,扩大公共财政支出的覆盖面,使财政支出进一步向“三农”倾斜,向社会保障和义务教育等社会事业倾斜,向环境保护倾斜,向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倾斜。

  逐步加大教育投入,实施均衡教育。王文超指出,要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扩大高中普及率,争取实现全覆盖;切实抓好职业技术教育;积极稳妥地推进高等教育;实施公民业务技术培训计划。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民生安全网。王文超说,目前我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下一步要把重点放在努力使各种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上。

  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推进充分就业。王文超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改善民生之本。各级党委、政府要广开渠道,发展产业,开辟更多就业岗位,同时,也要鼓励公民自谋职业,要组织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民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民生。

  大力繁荣文化产业,丰富公民精神文化生活。王文超指出,要加大投入,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文化艺术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特别是要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全社会确立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产业,为公民提供多样化、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

  认真解决三大安全问题,确保公民身体健康与安全。王文超要求,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要抓好生产安全;确保社会治安稳定。

  着力建设环保城市,改善公民居住环境和条件。王文超指出,到2013年,使城市周边新增造林面积达到100万亩,全面完成森林生态城建设规划目标;搞好节能减排,消除污染源;重点抓好农村环境改善,通过新农村建设彻底解决农村的排污、饮水、改厨、改厕等问题。

  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作用,统筹兼顾,改善民生。王文超强调,要切实把改善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加强宏观管理,利用税收、价格等宏观调控手段,解决好民生问题;依法保护公民的受教育、安全、社会保障等合法权益;兼顾公平,构建和谐,要把改善民生作为考核干部的主要标准;加强舆论引导,引导公民艰苦奋斗,共同创造幸福生活;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民生实情,不断完善政策,解决好民生问题。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杨丽萍参加座谈会。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