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生态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 王 璋 |
| 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城市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 穆为民 |
|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文化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 丁世显 |
| 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扶优扶强工程指挥部指挥长 胡 荃 |
|
跨越式发展中期报告
建设生态城市
让古都更和谐
——访市生态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王璋
本报记者 刘俊礼 文/图
市九次党代会提出,在进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新阶段,要大力实施生态工程战略,走生态型统筹发展道路。这项工程目前进展如何,我市能否如期实现建设森林生态城市和水域靓城的目标?记者近日采访了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生态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王璋。
王璋说:“省委、省政府对我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今年省党政军领导到我市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时,省委书记徐光春对郑州市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寄语郑州‘不仅要成为河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首善之区,还要成为全省生态环境的首善之区’。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明确指出,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以工程造林带动全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把郑州打造成一个经济发达、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城市。市长赵建才、市委常务副书记马懿也多次对生态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工程建设,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郑州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王璋表示,为确保森林生态城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市委、市政府连续四年将“完成森林生态城工程造林10万亩”作为向市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并把森林生态城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八大重点工程之一,专门成立了生态建设工程指挥部,强力推进。通过政府推动、政策调动、大工程带动等有力措施,我市高标准、高质量地打造了尖岗常庄水库周边近10万亩水源涵养林、邙岭10万亩水土保持林等许多精品造林亮点,大大改善了城市周边环境,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经专家监测评估,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年度货币化值已达122.394亿元。
“市内主要河道得到了治理,实现了‘两河一渠’水通、水清、水美,再加上市内及城郊其他主要河流河道的有效治理,大大改善了我市的水环境,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和形象。城市周边新增加了57万亩森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城市环境明显得到改善。9月初,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检查团对我市的绿化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市绿化工作卓越、成效显著。”王璋对生态工程进展及取得的成效表示满意。
“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市人的共识与心愿。相信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下,我市一定能实现森林生态城市和水域靓城的建设目标,届时,郑州将呈现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融合、城乡一体’的美丽画卷,郑州也必将成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居更佳’的全省生态环境首善之区。”王璋对全市生态建设信心满怀。
又好又快推进
城市建设管理
——访市城市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穆为民
本报记者 裴其娟 文 李利强 图
“要认识城市建设管理的阶段性特征,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又好又快发展。”关于城市建设管理跨越式发展,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城市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穆为民一语中的。
跨越式发展在郑州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近年来,中心城区在修路、架桥、植绿等方面投入了相当的财力,城区面貌不断改善。特别是2007年上半年,郑州市城市建设管理多部门通力配合,打了一个漂亮的市容景观综合整治攻坚战,市区两级共投资10亿元,拆除违法建设及有碍观瞻的建(构)筑物60万平方米,立面整治211.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290万平方米,年初城建大会所签订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与此同时,一批改善民生的工程得到加强,截至目前,全市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48万平方米,在建经济适用房75万平方米;市区大气质量继续好转;全市燃气化率进一步提高,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公交线网密度达到4.01公里/平方公里,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市民出行。郑东新区累计开工项目192个,今年新开工项目25个;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积1520多万平方米,总体开发建设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区内总人口近15万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和中博会期间,郑州的市容市貌给外地客商留下了美好印象。
穆为民表示,今年下半年,城市建设管理要抓好七项重点工作:一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高速铁路客运站、火车站西出站口改造。二是建设地铁和城市轻轨,成立地铁公司,筹集资金,明年开工实施1号线建设,至少是在郑东新区新客运站建设过程中,同步建设地铁出站口。三是郑东新区建设,要在起步区或更大的范围圈形成规模。四是城市综合交通治理,三环以内要全面建成快速通道系统,打通断头路,贯通连接线,架起高架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五是深化城市规划。六是环境保护和污染物减排。七是搞好生态环境建设,要干好两件事,一是种树、二是治水。种树就是实施好生态园林城市、森林生态城建设,用几年时间,在郑州市周边和市区营造出百万亩的森林。治水就是市区所有河道实现水通、水清、水美。
“今年是郑东新区建设‘五年成规模’的最后一年,老城区改造也要基本结束,也就是说,过去以建设为主,现在是建管并重,将来再过几年将以管理为主。”穆为民对下一步的城市管理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我们将认真研究城市管理这一课题,探索建立转变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功能、提供更好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等机制和体制,要用体制和机制让城市管理焕发出优越性,并转变为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推出文化精品
扩大中原影响
——访市文化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丁世显
本报记者 汪 辉 文 李利强 图
省委书记徐光春强调,要努力开发河南文化资源,推动我省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式发展,推出更多具有河南文化特色的知名文化品牌。郑州拥有3600年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如何加快文化强市建设,促进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近日,记者专访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文化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丁世显。
“对一个城市来说,文化是根脉和灵魂,是打造城市品牌、树立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和手段。郑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厚,特别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商都文化、嵩山文化、少林文化等,郑州加快文化建设的优势得天独厚。”丁世显充满信心地说,今后,郑州要紧紧依托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以整合文化资源和打造文化品牌为着力点,以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把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文化繁荣发展结合起来,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着力把全市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和文化经济优势,在较短时期内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把郑州建设成为全省文化产业中心、全国重要文化产业基地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家区域性文化中心。
“过去,郑州的文化产业是豫剧一枝独秀,而现在是百花齐放的局面。”说起我市近年来的文化建设成就,丁世显如数家珍:《风中少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成为演艺业品牌,《快乐星球》成为少儿电视剧品牌,“小樱桃”成为动漫产业品牌,《小小说》成为纯文学品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世界传统武术节成为文化节会的品牌等,形成了一系列精品力作、一系列文化品牌、一张张城市文化名片,大大提高了我市对外文化影响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和我们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全力打造文化品牌,占领文化发展制高点的做法密切相关。”丁世显深有感触地说,只有牢固树立文化精品意识,才能在文化项目建设的策划、设计、生产、营销等各方面,会集全国一流的专家和人才,做到高起点、高标准,保证文化产品成为市场品牌,形成在国内外文化市场的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谈起文化创新,丁世显说,今年,胡锦涛、李长春、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到郑州视察工作,就我市文化建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月份,全国文艺演出院团改革创新经验现场交流会在郑州召开。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大力促进文化发展理念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文化内容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和文化业态创新,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化新产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力推进全市文化建设实现新跨越。
“大企业和大集团作为工业经济的支柱,对工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在政策、环境和生产要素等方面加强协调引导,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昨日,记者专访了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扶优扶强工程指挥部指挥长胡荃。
胡荃说,近年来,郑州的工业经济总量增大、速度提高,成为全市GDP由1000亿迈上2000亿的主要领跑力量。之所以要实施扶优扶强工程,主要是因为目前我们的工业企业还不够优不够强,“顶天立地”的太少。省会经济要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就必须培育出更多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大企业大集团在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资金投入等方面都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比的。实施扶优扶强工程,加快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有利于增强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开拓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有利于扩大我市工业总量,优化我市工业质量,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发挥工业经济的脊梁作用,为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从而带动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通过实施扶优扶强工程,到2008年年底,全市将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名牌产品、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在国内外拥有较高知名度,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大型企业(集团)5~8户;年销售收入50亿~100亿元企业6户以上,年销售收入10亿~50亿企业10户以上,形成梯次型的大企业群。不断加大工业投入,力争到2008年,69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367.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06亿元。
谈到政府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中的作用,胡荃表示,政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工夫、做好工作:
一是政策扶持,激励企业做大做强。2006年,我市出台了《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今年7月又出台了《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园区建设的补充意见》,对于企业项目建设、技术创新、税收增长等方面进行财政支持,激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二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引导企业趋利避害,发展壮大;三是协调服务,解决企业经营和项目建设难题。政府积极发挥协调服务作用,协调各有关部门为企业服务,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资金、电力、运输、资源等生产要素紧张问题;四是优化环境,为企业经营发展保驾护航。全市抽调了20名县级领导干部,作为特派联络员进驻20家重点工业企业,专职专责为企业优化外部环境,做好服务工作,并对23户重点企业实行市级领导联系分包制度,及时解决企业的发展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