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跨越的步伐
3  4  
PDF 版
跨越式发展中期报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跨越式发展中期报告

中原网  日期: 2007-09-14  来源: 郑州日报  
  市委常务副书记、市新农村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 马 懿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市交通枢纽和物流工程指挥部指挥长 白红战
  市政协党组书记、市科技自主创新工程指挥部指挥长 李秀奇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 李柳身
  跨越的步伐

  全力办好惠及

  “三农”的大事

  ——访市新农村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马懿

  本报记者 党贺喜 文 陈 靖 图

  趁着全市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现场会的间隙,记者采访了市委常务副书记、市新农村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马懿。他开宗明义地讲到:“新农村建设是项长期的任务,更是统揽当前农村工作的龙头和主线,必须通过创新思路,示范带动,扎实推进。”

  今年出任市新农村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以来,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研考察在马懿的日程表上占据了突出位置,他带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几乎跑遍了各县(市)、区的重点村庄。

  马懿说,在去年“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决定集中力量,重点培育2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通过以点带面,逐年推广,达到由点到面扩展,由表及里深化,由量到质的飞跃。如何创新思路,示范带动,扎实推进?马懿谈到要把握四个关键——

  坚持规划先行,做到三个结合。“规划包括村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重点示范村一定要把村庄规划与产业规划结合起来,把村容整治与发展产业结合起来,把发动群众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谈到“规划”,马懿特意加重语气:规划要从各村实际出发,实行“一村一策”,与农村生态环境相协调。

  培育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马懿说,抓新农村建设,就要把村里支柱产业的培育、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增收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考虑、来运作。各村要根据当地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按照“一村一品”或“一村两品”的要求,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增收。

  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生活品位。“村容村貌整治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如果保不住天蓝、水清、树绿、空气清新,再富裕也不是新农村。”马懿说,村容村貌整治要抓好四个方面:尽快全部解决农民的饮水安全;以发展沼气为契机,促进改厨、改厕、改圈、改院步伐;村内道路要根据各村的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切合实际进行整治;房屋的整治要实事求是,不搞大拆大建。

  充分发动群众,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马懿指出,要把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置于首位,把农民主体作用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要“两手抓”:一是发挥村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二是要有通过建立村民理事会等形式把群众引导好。

  马懿说,新农村建设是惠及“三农”的大事,要把好事办好就要有铁的纪律:一是要注重实效,不要搞大拆大建,不搞形式主义;二是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三是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四是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五是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这五条既是原则,也是纪律。

  让行路更顺畅

  买东西更方便

  ——访市交通枢纽和物流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白红战

  本报记者 王文霞 文 李利强 图

  采访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市交通枢纽和物流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白红战时,他开门见山地说:我们指挥部负责的项目与群众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通俗地说就是让群众路走得更顺畅,买东西更方便。

  交通枢纽和物流工程指挥部共负责项目33个,总投资约650亿元,其中交通枢纽项目24个、商贸物流项目9个,既有郑石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改扩建等公路项目,还有黄河公铁大桥、客运专线等铁路项目,及郑州新郑机场改扩建、郑州航空货运中心等航空项目,又有郑开轻轨等,涵盖了立体交通的各个方面,同时还有大上海城等商业、物流项目,而且这些项目大多是国家和省管项目。截至目前,33个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约200亿元,其中各项目1~7月共完成投资52亿元,有3个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这些“大块头”项目将为郑州未来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基础,白红战说:这些交通物流项目有利于提升我市交通的装备水平、科技水平,巩固和强化郑州的交通枢纽地位,发挥郑州在中原崛起中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交通枢纽和物流工程的建设,为我市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交通物流项目的特点是项目多、投资大、周期长、规模大、协调难度大,指挥部怎样做好自己的工作,以促进项目进展?白红战表示,对于国家和省、部投资项目,采取跟踪、督促、协调的方式开展工作,配合好,服好务;对市级项目采取重点推进的方式,一个一个落实,保证项目按时开工建设,确保质量、安全和进度。要切实做到“三个必须”,即所有项目必须责任到人、各指挥长必须靠前指挥、关键问题必须一抓到底。对已开工项目,加强过程管理、动态管理,保证进度。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帮助项目解决问题台账,每周上报,并指派专人督办直至问题解决;对未开工项目,督促、协助项目单位完善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针对项目特点,指挥部对项目进行分解,建立指挥长分工台账,8位指挥部领导具体分工,分包项目,深入一线,具体帮助项目单位协调推进,目前指挥部的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为跨越式发展

  提供科技支撑

  ——访市科技自主创新工程指挥部指挥长李秀奇

  本报记者 武建玲 文/图

  作为我市跨越式发展八大重点工程之一,科技自主创新工程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重要任务。工程进展情况怎样?近日,记者采访了市政协党组书记、市科技自主创新工程指挥部指挥长李秀奇。

  李秀奇说,科技自主创新工程开展一年半来,为推动工程顺利实施,指挥部明确了工作责任和工作目标,并研究制定了保障措施。在服务上强调“三不”,即协调不包办,务实不表面,服务不添乱。六个服务组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开展服务;建立了成果转化体系、中介服务体系、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保障体系;狠抓平台建设,支撑创新和科技发展;实施专利资助,保护知识产权;抓好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李秀奇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字: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745.8亿元,同比增长36.1%;增加值242亿元,同比增长53%。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为500亿元,同比增长33.1%;增加值为155亿元,同比增长30.8%。截至7月底,工程所列29家企业累计完成投资26.5亿元,占三年总投资计划36.6亿元的72.4%。工程所列50个项目总体进展顺利。

  谈到成绩的同时,李秀奇坦言,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科技投入需要进一步增加,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等。如何确保科技自主创新工程顺利推进?李秀奇说,要按照“树立大目标,实现大突破”的要求,坚持“一个围绕”,做到“一个统筹”,抓住“一个关键”,构建“一个体系”,做好“五项工作”,实现“五个突破”。“一个围绕”就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做到围绕服务,开展工作;体现服务,协调工作;切实服务,推进工作。“一个统筹”就是科技自主创新指挥部统筹、统揽、组织全市的科技创新工作。“一个关键”是指充分发挥市科技局作为科技自主创新关键部门的作用,为企业搞好服务。“一个体系”是指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五项工作”是指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意识,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对科技自主创新工程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规划、策划,推动工程不断完善;加大对科技自主创新的投入,主要包括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和高科技企业的投入;进一步解决科技自主创新的人才问题,吸引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到企业工作;进一步加强科技队伍自身建设。“五个突破”是指今年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加值突破300亿元,全市专利年申请量突破4000件,全市研发投入突破30亿元,全市技术交易额突破30亿元。

  产业园区成为

  发展“加速器”

  ——访市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李柳身

  本报记者 成 燕 文 李利强 图

  作为郑州跨越式发展八大工程之一,产业园区建设工程遵循科学规划、特色突出、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环境友好的发展原则,走出了稳健式跨越发展之路。目前,我市产业园区发展速度、现状如何?今后的发展思路是什么?记者近日采访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李柳身。

  李柳身说,截至2006年年底,我市共形成产业园区(聚集区)73个,其中列入市重点工业园区32个。今年上半年,重点工业园区增加值累计完成287亿元,同比增长28.1%,占年度预期目标的63.8%;工业销售收入累计完成921.1亿元,同比增长31.15%,占年度预期目标的57.6%。产业园区在提升产业集群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李柳身指出,经过全市上下努力,产业园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主要发展指标快速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列入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32个重点工业园区去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4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21亿元,分别增长32.2%和34.8%。二是规模不断壮大,竞争力日益增强。2006年,在全市重点产业园中,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有23个,占重点园区总数的7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巩义回郭镇铝工业园销售收入分别完成335亿元和122亿元,成为超百亿元园区。三是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市场有一定影响的特色工业园区(集聚区)。四是集聚效应不断呈现,招商引资富有成效。截至2006年年底,重点园区入驻企业近6000家,工业项目投入累计完成160亿元,增长32%,占全市工业投入的42%。

  市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指挥部对今年全市园区建设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重点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达到45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600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入70亿元,工业项目投入200亿元。在谈到今后工作思路时,李柳身说,一是实行分类指导,推进园区加快发展。力争到年底销售收入超百亿园区达到3个,超50亿元园区达到5个以上。二是加强园区基础建设,按照节约用地的原则建设好标准厂房。三是编制全市工作园区(集群区)发展规划。四是开展创特色品牌工业园区(集群区)活动。五是组织1~2次全市重点园区建设观摩活动,推动各重点园区加快建设步伐。六是大力推进工业园区行业技术研发检测中心建设。七是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型县(市)区及企业建设。八是加强协调,切实解决园区发展中的难题。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