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  
PDF 版
今起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
以优异成绩迎接十七大召开
满怀深情抓好民心工程
品味科普盛宴 学会科学生活
消防战士徐军喜领双奖
一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一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本报记者 王 伟 魏书杰 陈 锋
中原网  日期: 2007-09-15  来源: 郑州日报  
  工业占全市GDP的比重逐年增加。
  走进郑州工业系列报道之八

  郑州工业的崛起,其意义并不仅限于工业本身。它给我们这座城市所带来的贡献与变化,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种崛起沉甸甸的分量。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是传统经济学对产业结构“三驾马车”的定义。在郑州,快速奔跑的工业马车是全市经济社会的领跑者,它为郑州“拉”来的不仅是货币财富、物质财富,更有让我们引以为自豪的精神财富。工业马车,承载着这座城市更多的光荣与梦想。

  一个最直接的感受是,这几年,工业给我们郑州争得了不少“面子”。

  让我们“挂一漏万”地翻一下2006年的日历。

  2006年6月,郑州大方公司研制的900吨级桥梁运架设备通过专家鉴定,发达国家在华十多年的垄断宣告结束;

  2006年7月,郑州铝业生产的铝精深加工产品出口欧美及中东地区,实现河南铝精深加工出口的零突破;

  2006年12月,郑州宇通荣登“中国品牌年度大奖”,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欧元之父蒙代尔亲临颁奖。

  ……

  同年,200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高层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这是该项盛会首次在直辖市以外的城市举办。郑州能在众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与郑州工业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不无关系。

  一位工业战线的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开全国性的会议,我们都不敢往前坐,怕别人问指标。现在不同了,好多人都要来郑州学习取经。统计显示,仅2006年,就有20多个考察团到郑州考察工业的发展,其中既有中西部城市,更有沿海发达城市。

  所有这些,都让郑州重新找回自信与自豪。

  如果这些还都算是表面现象的话,那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郑州工业的发展让我们这座城市的“家底”更厚实。

  这些年郑州工业的贡献有多大?再让我们看一组数字:

  2002年,省会郑州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148.946。到2006年,这一结构已优化调整为3.853.542.7,二产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财政收入的60%以上、利用外资的70%以上和出口创汇的80%以上来自工业。工业企业在创造畅销产品的同时,还为省会居民和外来人员创造了越来越多的“金饭碗”。最近5年间,全市工业企业每年新创造就业岗位5万个,工业战线从业人员超过百万,工人的福利待遇也随着工业增长而“芝麻开花——节节高”,百姓的钱袋子更加殷实。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厚厚的家底,为城市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提供了资金,带动了社会事业的发展,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2002~2006年的5年间,全市财政仅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就高达76.9亿元,年均增长30.6%;投入城市建设资金351.7亿元,年均增长24.3%;投入环境保护资金11亿元,年均增长34.6%。今年7月,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再次上调,城市低保标准上调到每人每月260元,在武汉、济南等周边城市中居前列。

  更为重要的是,郑州工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速度、效益、质量相统一的态势,为郑州今后的发展拓展了空间,攒足了后劲。

  成绩让人欣喜,但郑州工业发展的脚步并没有丝毫放慢,主管工业的市委常委、副市长胡荃说:“工业发展,我们只是实现了阶段性的目标,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依然漫长,任务依然繁重,以后,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

  站在新的起点上,市委市政府谋划着更大发展。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又提出了我市工业发展的新目标:“优化工业结构”。

  这个目标和任务,为我们指明了新时期郑州工业发展的方向。它是拉长工业短腿的完善和延伸、提高,标准更高,任务更重,难度更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尽管未来依然会面临很多困难,但郑州人更拥有干事创业的雄心壮志。郑州人不但敢于梦想,而且敢于通过努力,去实现梦想。

  我们相信,郑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