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员上课时,茅理翔(左)会在教室后排旁听。 |
| 9月3日,中国家族企业的一些接班人围坐在教室进行交流。 |
|
9月3日,第二期中国家族企业接班人专修班开学。专修班组织者——茅理翔试图以此敲开求解民企富商接班难题的大门。
茅理翔,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他观察中,中国民企传承面临生死考验。浙江一些富少不愿接班开始变卖祖业。而在富少愿意接班的民企中,那些老企业家又存在着文化程度低、权力观念重和不懂培养下一代等问题。但是,学费1万多元、为期7天的培训班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中国民企传承的现实窘境,还须拭目以待。
9月7日上午,宝马、奔驰、保时捷,一辆辆名车相继停靠在慈溪市委党校内的一家酒店门前。从车上下来的,大多是20多岁、身着T恤牛仔裤的年轻人。
董铭从保时捷里下来,说起他的车,他略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这里地方小,好车太张扬。”
董铭26岁,熟识他的人称他“董总”。和那些年轻人一样,董铭也是来参加“中国家族企业接班人专修班”。
这次共招收了17名学员。他们都是家族企业的继承人。他们父辈的企业年产值在数千万乃至上亿,其中4家年产值过十亿。
而对于该如何继承这样庞大的企业,董铭感到苦恼。
接班“富少”的烦恼
9月7日上午,富少们上的是营销课。课堂上,教师讲课,台下学员胡仲杰的手机不时地振动。他有两部手机,公私分开。他拿起电话从后门走出,在门外发出几句简短指示后,悄悄返回。
台上老师正在开玩笑,说:“你们这样的富豪,吃饭就应该养成只看菜单左边不看右边。为什么啊,左边是菜名,右边是菜价。”
台下哄笑一片。
班上17人中,最小的只有20岁,最大的也就34岁,大多是25岁左右的年轻人。目前已担任副总经理以上企业职务的有9人,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有4人。还有几人,都没有进入自家家族企业的管理层。
他们中硕士学历1人,大专以上学历14人,在英国、澳大利亚留学的有4人。
董铭在上课时打开了手提电脑,习惯性地启动QQ,和朋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刚进课堂时,董铭很不自信。他一直不清楚自己是否应该在父亲的企业中继续任职。
今年6月,毕业4年的他,已开始掌管父亲新建的机械制造公司。这几个月中,公司缺少订单;偶有任务,员工却要拼死加班,但总无法按时交货。公司上下怨言颇多。“我开始失眠,饭量只有原先的一半,白发也多了。”
“我其实很不想在自己家族企业里工作。”董铭主修的是工商管理,不懂技术,看机械图纸异常吃力,且没有管理经验。家中虽还有一名姐姐,可母亲常对他说,儿子才是家业的继承人。
在培训班上,董铭发现,虽然另16名学员分别来自浙江、江苏、广东、云南,甚至1人来自马来西亚,但不愿继承父业的,不只他一人。
罗冲也觉得他父亲和周围亲戚不理解他。他父亲罗森鹤,操持东方琴业,是一个乐器与音响供应商,2005年成为全球该行业中的第136强。
当罗冲在英国读完研究生后,他父亲要其回国承续父业,可罗冲想在英国做家具生意。今年8月,犟不过父亲的罗冲,还是回到了国内。选择来这儿上7天的课,罗冲也是为了想知道接班人应该接受什么样的培训。
未来5年民企大换血
从9月3日开始的“中国家族企业接班人培训班”,为期7天,学费是12800元。这已是第二期。
培训班的创始人是茅理翔——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2006年年底,一则变卖企业的广告,促发了茅理翔开班授课的念头。
广告是当地一个年轻商人发布的。他因经营不好父亲留下的大公司——产值超过千万,而动了卖企业的念头。
在浙江,许多民企接班人都有这样的念头,与其吃辛苦饭走下坡路不如把企业卖个好价钱。义乌的一些人大代表将接班人变卖祖业的原因,归结于富少们生活优越难成器。他们曾向当地政府建议,要加强对富少们艰苦奋斗的教育。
浙商研究会调查的数据显示,中国民营经济500强中,浙商占了203家,而浙商企业95%为家族企业。
茅理翔意识到,随着第一代创业者普遍到了退休年龄,中国将面临一个民企交接班难题。
“中国第一代的民营企业创业者,大多是在55~70岁,在未来5~10年,将是他们退休的高峰。”茅理翔认为,“两代人之间,由于成长的环境、个人的观念、所受教育程度、创业的环境等都不同,必然有很多分歧和矛盾。这些分歧和矛盾,必然影响企业的交接班。”
茅理翔说:“未来5到10年,中国的家族企业必然有一大部分要在交接班中消亡。 如何交接班,将是中国民营企业继续发展的第一热点,也是第一难点。”
从2002年起,62岁的茅理翔淡出方太公司的管理,他开始专注思考民企接班的问题,并结合方太自身的家族企业管理经验,在外四处和民营企业家们交流。
“方太”易权的启示
茅理翔成功将方太传给儿子茅忠群的成功经验,是他成为“富少”教头的最大本钱。茅理翔觉得,在方太的传承经历中,暗藏着民企如何交接班的成功要素。
“首先要有放权的坚定决心。”茅理翔说,既然要交权,就要大胆地交、坚决地交、彻底地放。
1995年,茅理翔希望在上海交大研修完硕士学位的儿子茅忠群回来接班。茅忠群提出,要答应他三个要求:第一把厂区从镇上迁到开发区;第二,原来公司的元老,一个都不要,除非他看中;第三,新项目的决策他说了算。
茅理翔答应了。方太中高层里从此没有一个亲戚。
“但是在放权的过程中,要逐步地放。”茅理翔感慨道。
从1996年开始,茅理翔采取了“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的交班策略。他先把新产品的开发权交给儿子,“让他熟悉企业的运作过程,通过新产品的开发获得自己组建小团队的权力。如果失败,影响在企业内部,没有社会影响也不影响企业的产业链。”
3年后,茅理翔又把经营权交给儿子。“帮助他组合整个产业链,熟悉原有的合作伙伴,从而获得圈内和市场的认可。”
事实上在方太的交班过程中,由于经营观念的不同,茅理翔和儿子茅忠群也有过不少矛盾和分歧。
1999年,茅忠群决定大额投放广告,引起茅理翔的担忧。
“他要在广告上投入近千万的资金。”此前很少在广告上花钱的茅理翔担心,而且这些钱茅忠群都是放手让市场总监去运作的。茅理翔承认,许多家族企业中的老创始人都对总监和职业经理人不怎么信任。
多次沟通后,儿子还是说服了父亲。儿子还曾说服父亲把公司和油烟机命名为“方太”。作为传统的中国商人,茅理翔曾对这名字不解。
“现在,我挂董事长的头衔,主要是替儿子负责接待,让他有更多精力去经营企业。”茅理翔说,成功交权后他把家族如何交权作为一个课题研究,并开始四处交流。
老企业家交班不交权
在讲授经验的5年中,茅理翔接触了大量的家族企业,他发现中国的家族企业在交接班时矛盾重重。
“用人方面,老一代喜欢用元老,儿子喜欢用新人;在企业发展思路上,老一代希望企业做强做稳,而儿子大多喜欢把企业做大,在新项目新产品开发上更有冲劲。”茅理翔说,由于老少两代人经营观念的差异,导致老一辈企业家在放权时,显得谨慎犹豫。茅理翔说,有一名山东企业家,交权给儿子后又不放心,多次对儿子的决策进行干预。一次,父子发生分歧,儿子愤怒至极,一拳把桌面的玻璃砸破,满手鲜血。
后来这名年轻企业家对茅理翔说:“如果他不是我父亲,我早把他从窗户扔出去了。”
老一代企业家对企业的掌控欲望过强,使得家族企业交接班中普遍出现交班不交权、交权又收权。
今年在上海的一次家族企业交接班讲座中,茅理翔遇到了一位自称很“痛苦”的年轻人王军(化名)。
王军告诉茅理翔,自己也是出身家族企业。2002年大学毕业后,父亲让他进公司接班。他答应了。
回到公司发现,公司里重要的部门经理都是家族中的叔叔伯伯。王军心里清楚,父亲文化程度不高,这些叔叔伯伯都没什么文化。企业创业时,是可以只用家里人不用外人的。而企业一旦做大,就需要有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的人去管理,让他们继续待下去,企业不可能做好。
王军要求将这些亲戚全部清退。家族观念强烈的老人一听,火了,大骂:“你懂什么,这么干就是大逆不道!”
此后3年中,王军和父亲断绝往来,只身前往上海创业。今年,王军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求他快回家。母亲告诉王军,家里的企业因为经营越来越差,已经全面停产。王军又开始陷入痛苦矛盾中。
茅理翔认为,认为下一代什么都不懂的老企业家大有人在。他们权力意识重,对企业感情深,对下一代总是不放心,家族观念也重,导致一些家族企业交接班出现问题。
专修接班 应者寥寥
对于开办这样一个“专修班”,茅理翔称之为是他的第三次创业。从最早生产电子打火枪到热销方太油烟机,都成功了,如今是否能成功,他不得而知。他坦承,目前培训班还处于探索阶段,招生不是很容易。
据了解,因为招生难,培训班对帮助招生者承诺给与提成。介绍者只介绍而由培训班自己联系成功的,给与介绍者500元提成;介绍者能直接把学员招进培训班的,给与2000元的提成。
而来自马来西亚的胡永森,是方太在马来西亚唯一的代理商,因这种特殊的关系,受方太的邀请从马来西亚赶到了浙江参加培训。
蒋大成介绍,不少学员都是父母给报的名,有的还是父母和家人送到培训点的。
记者注意到,在培训班招生网站上,有一个办班参与者叫胡洪宝。对他的介绍是“原中共中央统战部副局长”。
多名学员称,是在当地统战部门及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再三要求下,才来参加培训的。
学员胡仲杰告诉记者,街道和其他相关单位多次给他打电话,让他一定去参加这个培训班。本来不想参加的他,勉强答应。而其中的女学员邓芳(化名)也是由当地统战部门出面邀请过来的。
就负责接班人培训班具体事务的蒋大成介绍,要租场地、请老师,第一期培训班亏损15万。这一次把时间缩短了几天,学费涨了一点,但是基本还是不会赚钱,“第二期已经做好了亏10万的打算”。
7天后改变了什么?
7天培训共上12门课,除了“现代家族企业模式与传承难题破解”、“没法回避的现实:家族企业传承”、“子承父业:立志接班、兴业、发展”直接讲授传承问题,其余9门则是“商务礼仪”、“立志修身”和营销类的课程。
主讲人除了“方太”的茅理翔父子和公司其他两名主管外,另邀请了一些大学教授和相关专家等。
7天的课,除了第一天17名学员到齐外,剩余几天都有人没来。浙江人民电器集团24岁的董事长郑伟宇,呆了一天就赶回去开董事会了,再未露面,连结业仪式都没参加。
“这个课,其实就只是想说服我们回去接班。”罗冲说,他不愿意接班的念头,没有太多的改变。
还有学员则私下指出:“跟家族企业管理和交接班相关的内容太少,大多数课程都跟家族企业这个主题偏离了。”
学员胡仲杰的收获和罗冲不同。11日下午,他回到公司,召集中层开了一个会。会上,他讲述了自己受训的唯一收获,那就是方太营销总监陈浩讲授的如何建立成功的销售模式。
而在女学员邓芳看来,受训的唯一收获在于茅理翔个人经历给她的启示:“这么大年纪了,还有这么好的创业点子,想起这么一个不错的办学思路。他善于总结、提升和创新,这是我需要学习的。”
茅理翔和他的智囊团给员工制定的标准解释是:培训班能解决以下问题,让第二代从不想学到想学,从没有问题到有问题,从没有目标到有目标,并给他们一个强大的人脉平台。
但茅理翔还有以下的承诺:课后可以终生给学员提供免费咨询,甚至可以出面调解家族企业两代人的矛盾。
结业总结时,邓芳流露出接班人的压力:“我们把企业做好了,人家会说我们有父辈的业绩做基础,做好是应该的;如果做得不如父辈或者把企业做垮了,人家会说我们是败家子。”
学员胡仲杰说,正是有这个心理负担,他宁可自己创业也不愿接班。
茅理翔也认为,第二代做得好与不好,都无法获得社会的真正认可,极大地影响了他们接班和继续创业的积极性。
可是,在他创办的培训班上,目前还没有有效教授这些接班人克服这一心理负担的课程。
“其实家族企业交接班,是两代人的问题,光是第二代来学习是不够的。”茅理翔也认识到了培训班的局限性。可是,“目前国内研究家族企业的学者太少,我一个人讲不过来,以后慢慢摸索、逐步完善”。
茅理翔曾单独与董铭有过几次谈话,告诉他一个道理:“要从大学生转变为一个企业领袖,交点学费是值得的,关键在于打好基础。”
“我的问题,就是缺乏自信,培训中发现很多人跟我一样缺乏企业管理经验。”董铭觉得自己由此有了自信。 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