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文娱新闻
3  4  
PDF 版
北京国际音乐节 迎来“十岁生日”
张大千书画精品亮相绿城
《云水谣》获八项提名
绿城读书节送图书电影进工地
豫剧《劈山救母》揭开优秀剧目会演帷幕
刘烨不是我心中的“钟跃民”
都梁:
两部华语片角逐东京电影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张大千书画精品亮相绿城

中原网  日期: 2007-09-21  来源: 郑州日报  
  《大墨荷通屏》

  被誉为“500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书画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屡创天价,在大陆,见他的一幅晚期精品已经不易,100多幅晚期作品同时出现在郑州那会是怎样难得的机缘?由台北历史博物馆跨海展出的“三千大千世界——张大千书画艺术展″昨日在河南博物院对公众开放。一幅幅精品令人称道,尤其是《大墨荷通屏》《夏山云瀑》等大师的晚年作品,大胆而不失传统的泼墨泼彩让观者称赞不已。

  本报记者 李 颖/文 唐 强/图

  ▲很多人在张大千作品《大墨荷通屏》前驻足。

  郑州继北京之后第二次大陆展出

  “三千大千世界——张大千书画艺术展”是河南博物院为庆祝80华诞而特邀台北历史博物馆跨海展出的。

  展览由台北历史博物馆从其收藏的140余件张大千作品中精选出来,共65组件100余幅,馆长黄永川对记者说:“张大千作品这么大规模地跨海展出,只在2001年在北京举办过,这次来河南是在北京展出后第二次在大陆展出,但数量比北京展览更多,而且这次精选的作品涵盖了大师早、中、晚年的各个不同阶段。”

  这65组件张大千先生中晚时期的书画作品,不仅包含了山水、人物、花卉以及书法等各类不同的主题,展现了泼墨、泼彩、写意等各种风采,还展出了罕见的大幅创作及册页精品连作。

  随展览而来的台北历史博物馆研究组主任巴东介绍说,张大千笔耕60余载,作品近3万幅,虽然流失不少,但仍有大量作品被典藏。大致来说,收藏在大陆博物馆中的画作多半是1949年以前所画,包括他早年以及从敦煌面壁归后的中期力作,其中四川博物馆所收藏的大批敦煌佛画摹本最是庞大精美。1950年以后大千先生的画作不少散落海外,晚年精品则尽归台北公私珍藏。台北历史博物馆由于机缘巧合,与大千先生晚年接触甚密,不但典藏其大小精品之作140余件,还为大千先生举办过10余次重要画展。

  ▲《青绿泼墨山水图》

  让我们再来熟悉大师

  

  张大千名爰,又名季,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20世纪中国画坛上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

  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二哥张善子的熏陶指引,从名师学诗文、书法和绘画,20多岁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1940年后用了近3年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昨日,台北历史博物馆馆长黄永川介绍:“张大千是为敦煌洞窟壁画编号的第一人。”

  1948年张大千迁居香港,后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1978年定居台湾,1984年4月病逝台湾,享年84岁。张大千毕生在书画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与他渊博的学术修养、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他广结师友密不可分。除绘画外,他对诗词、古文、戏剧、音乐以及书法、篆刻无不涉猎,并先后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溥儒等国内名家及外国大师毕加索交游切磋,功力自不一般。

  河南画家赞叹不已

  

  昨日,记者发现河南博物院展厅内不仅有普通的观者,还有不少河南画坛“大腕”的身影,谢冰毅、刘杰、李健强等都久久在展厅观展。

  省美协副主席刘杰连称“机会难得”,刘杰说,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他认为,最难得的是张大千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中国画的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连书法也是劲拔飘逸,这次展品中,有1934年大师所作《仿石涛松下高士图》,也有1970年《大墨荷通屏》,能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风格不同的大师作品,对美术界的人来说很难得。

  我省青年书画家李健强说,张大千给今天美术界的启示是我们如何对传统进行继承和发扬,张大千在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糅入了西洋画法的优势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技法。他的中西合璧跟当下画坛某些人的“中西合璧”有天壤之别,张大千在技法的变化中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而当下不少画家则是“不中不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