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谢庆 通讯员 杜素敏 郑灵君)9月20日,天刚微微亮,荥阳市王村镇留村便闹哄哄的。菜农张巧枝刚摘满了两筐西红柿、几筐黄瓜,就被挨家挨户收菜的西安客商买走了。顿时,几张崭新的百元大钞装入口袋。张巧枝感慨地说“多亏了这大棚菜,一年收入4万多元,这日子才越过越红火。”该村大棚菜已发展为200多棚,每年仅大棚菜收入达200多万元。这仅是该市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荥阳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引导各村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出发,确定主打产品,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并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划分特色产业区域,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块状经济发展格局。并结合各乡镇资源优势的实际,荥阳将特色种植业、高效林果业、产业化畜牧业确定为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王村镇许庄、西大村、留村,广武镇的大师姑为主的日光温棚瓜菜产业带;以刘沟、唐垌、官峪为主的河阴石榴产业带;以广武镇的董庄、樊河、张河、车庄等为主的露地蔬菜产业带;黄河滩区以水产养殖为主,高村周寨、官峪村以食用菌种植业为主,南部山区以冬桃、柿子产业为主。基本上实现了乡乡、村村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产业。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荥阳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向特色资源靠拢,向主导产业靠近,向规模经营推进。通过“改、扩、建、联、引”等形式,发展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多家,其中郑州博大面业有限公司、天地人面粉实业有限公司等41家企业进入了省、市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25个。这些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农户”、“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农户”等形式,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连接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延伸了产业链。目前全市已建成了2.5万亩日光温室、24万亩复播露地蔬菜、3万亩河阴石榴、200万株柿子、6万亩林果、年存栏550多万只蛋鸡和年出栏42万头无公害生猪养殖。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5459元,“一村一品”工程使农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占到了年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