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4  
PDF 版
图片说明
谁是敌人
话说“明日黄花”
图片说明
欠债还钱
老郑州的红枪会
《活祭》
仙鹤拉车
“楷模”原是两种树
与邹静之相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与邹静之相见
孙 江
中原网  日期: 2007-09-27  来源: 郑州日报  
  邹静之是谁?看轰动大江南北、走红海内外的《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五月槐花香》等电视剧时留意编剧的名字,知道他的人会更多。被争相观看、好评如潮的电影《千里走单骑》也是他写的,据说他自己看了两遍也感动得流了泪。如今加在他头上的美誉很多,比如“金牌编剧”、“文人圈里最走红”等,其中“中国第一编剧”的封号是诗人简宁在新浪读书网上的即兴之作。夜里两点钟时邹却打去电话,很严厉地责怪简“胡来”,还说古话只有天下第七的哪有天下第一的!为此几乎和朋友翻脸,结果第二天网上赶紧改了这封号才算风平浪静。

  15年前初春的某个夜晚,我登上了前往中原的列车。此行是参加《诗刊》社举办的诗歌学习笔会,和许多痴醉、迷狂、充满憧憬与向往的青年一样,坠满泥沙的翅膀毕竟也加入了飞翔的行列。我将见到谁?谁会让我心跳加速、凝神屏息而豁然开朗如醍醐灌顶?

  在济源宾馆大厅见到和蔼可敬的诗评家朱先树和朴实可亲的诗人周所同之后,优雅、洒脱、气度不凡的邹静之来到我们中间,好像和大家许多年前就认识。一身休闲装,眼神专注而灵动,满面的润泽隽永气韵。在房间、车上、餐桌、旅行散步途中听他的娓娓道来侃侃而谈,是一种享受,他绝不摆出一副为师授业、居高临下的姿态或气势,总是从切身的感受出发,以惊人的记忆力联系到所读的书及自己的创作来谈诗、文学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不敢妄称与邹静之一见如故,多年之后也羞于人前有“我的老师邹静之”之说,但那几天我几乎如影相随其后,多有请教并与他有许多当时社会情势的交谈。

  人与人的亲近是天生的命定的,流行的说法叫有缘,我信。也许如下缘由助我得知遇之恩:其一是当他知道我来自长城西端时,曾多次与我谈到敦煌、丝绸之路等;其二是我带来的副标题为“听喜多郎作品《天空》”的诗《横渡苍茫》,得到了他的赞许并在他的指导下修改成为一首基本像样的诗。那时我不知喜多郎也正是他所喜爱的,后来知道他悼念骆一禾的《正午的黑暗》就是在喜多郎的音乐声中怆然写就。

  在济源的古井边、焦作的云台山、洛阳的牡丹花会,多年后都“伤心没能成为歌唱演员”的邹静之没有一展歌喉,分别的前一夜在济源宾馆的客房,他宏亮高亢的歌剧美声被楼上的一个不速之客打断,说影响了别人的休息。

  我买了本《婚丧仪式歌》的小册子,邹静之翻了翻说好,写诗应该多看看此类书;他随身携带的霍尔特胡森所著的《里尔克》应允我借阅但分别前须归还,我是两个晚上几乎没有睡地读了一遍,他特意一夜留门未锁,我凌晨赶车前悄悄还书时看见他睡得正香。

  两年后我写敦煌藏经洞的长篇散文被他留意,来信说可搞成个电影并已推荐给一家中外电影合作公司的某策划人,终未弄出名堂就不细说了。但有一事非说不可:我兴奋而贸然寄去100元钱要他给代购几本电影文学的书,从来信知道他是用一个下午骑自行车跑了几家书店选购寄我的,至今想来不禁汗颜羞愧甚于感怀谢意。

  邹静之说“大器晚成与我无关”,“我就是认真,能吃苦”。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