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  
PDF 版
我市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讨论六中全会以来政治局工作
中央组织部领导 昨考察郑东新区
农业部领导盛赞 郑州农产品监管
打造宜居城市 构建和谐家园
生旦净丑各有千秋
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 第三十一次会议下月举行
高扬党建旗帜 服务经济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打造宜居城市 构建和谐家园
■本报记者 裴其娟
中原网  日期: 2007-09-29  来源: 郑州日报  
  在郑州市纬五路40号院住了10多年,环境的变化让65岁的李大妈焕发了活力。

  “楼刷新了,路修平了,还种了花,装了崭新的健身器,退休后和几个老姐妹经常在院里活动活动,可得劲儿!”正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的李大妈说到家属院的变化,话匣子就打开了,“现在住着舒心了,以前可不行——以前院里的路上都是坑,垃圾堆没人清,又脏又臭,都不敢让亲戚朋友到院里来,怕丢人!多亏花园路办事处和俺单位省林业厅共同整治,才有了今天的好环境。”

  漂亮的马路、林立的高楼、优美的游园、舒适的小区、璀璨的夜景,短短几年时间,郑州市中心城区像魔术师手中的道具,发生着惊人的巨变。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一切?答案就是:从2003年起郑州实施的中心城区综合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工程。

  三年整治 形象大变

  2002年以前的郑州,不仅硬件建设差:路不平、灯不明、水不通、沿街建筑破旧、游园绿地稀缺、断头路阻碍交通,而且软件管理落后:小饭店蚊蝇乱飞、集贸市场污水横流、占道经营比比皆是、出入市口垃圾成堆,与其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省会的地位相去甚远。

  如何改变像“县城”一样的城市形象?苦苦思索、科学论证之后,2003年,郑州市按照加快城市化、打造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拉大城市框架,高起点启动郑东新区建设,再造一个新城。

  在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郑东新区的同时,郑州市不忘保护改造中心城区,从2003年起,郑州市启动中心城区整治工程,并严格执行时任市委书记李克提出的“三个要求”:一是“三控制”、“三增加”,即严格控制土地审批、超高层建筑、房地产开发数量;增加街头游园、生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使市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二是拆迁安置,要坚持把为民造福贯穿始终,实现“两好”目标,即群众搬迁后居住条件要比原来好,安置后生活要比原来好,使群众真正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福祉。三是充分考虑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使中心城区既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兼具时代气息。

  在精心组织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十几家规划设计单位高起点完成规划并经国内外专家认定后,郑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郑州市2003年中心城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确定中心城区综合整治“三年大变样”目标——通过对中心城区实施道路交通建设、街景、夜景照明、商城遗址、给排水、园林绿化、河湖水系、出入市口、铁路沿线、城中村、商业中心、公共服务等12个方面进行改造、整治或建设,达到人居环境舒适、城市功能完备、城市特色鲜明、城市品位跃升、都市形象美好,最终创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即“三城联创”。同时,成立城市建设管理综合整治协调领导小组,由时任市长王文超任组长、副市长丁世显任副组长。

  2003年,中心城区综合整治成立12个指挥部,后增至15个,计划对老107国道、10个主要出入市口、21条景观路、113条背街小巷、二七广场及周边地区、熊儿河及东风渠进行综合整治,并安排新建小游园30个,见缝插绿88830平方米,改造2桥1场5片和120幢高层及重点建筑的夜景照明系统,改造旱厕130个、升级改造公厕85个,新建公厕98个,改造市区105公里长的道路交通护栏。

  当年,除圆满完成各项整治任务之外,超额完成小游园建设、街景整治和公厕改造任务,共新建小游园79个;完成21条景观路两侧900多幢沿街建筑的清洗、拆除或高标准粉饰;取缔改造旱厕340座,升级改造公厕175座,设置移动式环保公厕44座,由于大力度实施公厕、街景整治及游园建设,2003年成为郑州市的“公厕革命年”、“街景整治年”和“游园建设年”。

  2004年至2006年,郑州市按计划逐年推进中心城区综合整治,先后完成了街景整治,夜景照明工程,游园绿地建设,二七广场综合整治,熊儿河、东风渠河道整治及滨河公园建设,西北环整治,中州大道整治等数十项重点工程。        (下转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