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
3  4  
PDF 版
推进跨越式发展 共建和谐社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推进跨越式发展 共建和谐社会
——王文超接受《高端网谈》访谈实录
中原网  日期: 2007-10-01  来源: 郑州日报  
  (上接第一版)

  打造立体交通网络 强化枢纽地位

  主持人:郑州是全国的交通、通讯枢纽城市,随着全国交通的快速发展,郑州的交通枢纽地位也正面临挑战,下一步郑州在强化交通通讯枢纽地位方面有什么举措?

  王文超:郑州的交通、通讯枢纽优势是历史形成的。如今周边很多城市都在打造交通、通讯枢纽,如果我们放慢了发展速度,交通枢纽优势就会被削弱。所以,我们在调整发展思路时,强调要强化枢纽地位。重点从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硬件建设方面,要发展和强化立体交通网络。第一,要抓好航空业的发展。要增大机场的吞吐量,到2010年,客运要突破800万人次,今年有望实现500万人次。同时,要引进国际国内的航空公司,开辟国际国内客运、货运航线。我们已经开通了发往德国帕希姆机场的航班。我们要把发展航空货运作为重点,从区位优势来看,郑州最有条件发展航空事业。第二,要建设好高速铁路。按照国家铁道部的规划,“十一五”期间,要逐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速铁路“十字架”。现在正在建设郑州至西安的高速铁路,郑州至石家庄、郑州至武汉的高速铁路也要在今、明两年陆续开工。在“十一五”期间,郑州到徐州、上海方向的高速铁路也要开工建设。郑州火车站西出站口正在建设,郑州的集装箱中心站也要改造以提升运载能力。公路建设方面,河南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郑州是枢纽,下一步主要是做好完善、提升工作。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和省会城市,郑州还要着力考虑和周边城市的通道联络,除了已经形成的高速公路网,还要建设一批一级公路或者二级以上的公路,打造半小时辐射圈、一小时辐射圈、两小时辐射圈。第三,要抓好管道运输。在这方面,无论是天然气还是输油管,郑州都是枢纽,我们要配合好国家的规划、认真实施。第四,进一步强化通讯枢纽地位。郑州是全国六大通讯枢纽城市之一,我们要提供更多的优惠,搞好服务,创造环境,使其地位越来越巩固。通过以上措施,建设好、完善立体交通网络,提高水平。

  软件建设方面,主要是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只有实现了信息化和网络化,枢纽的核心作用和辐射作用才能真正形成。

  强化枢纽地位,需要各个方面配合,共同搞好枢纽工程的建设,加快形成运输能力。作为地方党委、政府,我们要积极做好枢纽工程方面的服务工作,创造宽松的环境。

  创造招商宽松环境 实现一条龙服务

  主持人: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有外在的援力。今年4月份,郑州举办了中博会,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下一步郑州怎么优化招商引资的软环境?

  王文超:招商引资是我们的工作重点,郑州这几年较快的发展与招商引资工作有很密切的关系,但招商引资、利用外资还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今后还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把招商引资继续作为工作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政府负责同志都要高度重视,要亲自部署、亲自参与抓招商引资工作;各部门也要高度重视、全力支持。

  第二,继续发挥好招商大使、招商顾问的作用。这几年,我们聘请了40多位国际上的招商大使和招商顾问,有些是企业家,有些是社会名人,还有些是专家学者,他们帮助引进了很多项目,取得了很好的实效。

  第三,要实行重点招商。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有目的、有计划地招商。比如在香港单独举行招商活动,吸引更多的港商投资中原,最近正在策划到韩国招商,同时还要加大沿海发达城市的招商力度。要抓大企业、大项目,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和国内民营企业中的大个子企业,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片、搞活一方,推动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四,要创造宽松的环境。在硬环境方面,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城市。这几年郑州城市建设投资力度很大,从2003年到现在,四年时间投资超过千亿,城市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在软环境方面,一是清理政府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审批事项从2000多个精简到229项,目前郑州是全国城市中审批项目最少的城市之一。二是要实行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服务和首问负责制。尽量使外商来了以后,通过一个机构、一个窗口就能把事情办完。三是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这几年,政府公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服务态度都有了明显转变,另有近300多名公务员因为服务质量低下或以权谋私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四是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服务。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郑州的环境有了新的变化,吸引力不断增强。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500强企业陆续进入郑州,一些规模很大的房地产企业、汽车工业、化工企业、粮食企业等纷纷到郑州投资兴业,招商引资工作发展势头良好。

  主持人:请问喻院长,您是如何看待优化软环境的?

  喻新安:招商引资非常重要,改革开放的非常举措就是招商引资。我曾和一个地方的主管谈话,他说招商引资是“天”字号工程,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他说,靠财政投资太少,靠银行贷款太难,靠自然积累太慢,所以最便捷、最有效的就是招商引资。对郑州来讲,招商引资特别是打造软环境是有经验的、有名气的。我记得2003年世界银行曾做过一个中国内陆大中城市投资环境的调查,郑州排在前十位。排在郑州前的是北京、上海、佛山、深圳、苏州和大连等,郑州排前十位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这是世行总结大量规范的数据得出的结论。前几年,中央提出中部崛起,北京的一个主流媒体在网上搞了一个调查:郑州、武汉谁是龙头?调查的结果是,郑州得票比武汉还要高。这就引起了争论,过去都提大武汉、大上海,哪里听说过大郑州?当然,这个争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我就想,为什么网民会把更多的票投给郑州?他手里面有数据吗?没有,网民凭的是印象或者听说。印象是什么?就是软环境!包括郑州人的礼貌、郑州人的接待、郑州人的办事程序。前几年《河南日报》发过一篇文章叫“抓环境就是抓发展”,这里面有几个理念:第一就是使全体市民特别是各级干部都认识到环境只能打造、优化,不能引进。再一个理念就是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理念。环境不仅仅是市长、市委书记的,所有人的言谈举止都是投资环境。再一个理念就是要认识到软环境的打造是一个永不竣工的工程。只有永远不停地努力、追求,环境才会不断优化,吸引力、凝聚力才会不断提升。

  打造黄河、嵩山、商都和黄帝文化 建设文化强市

  主持人:郑州在去年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建设文化郑州,郑州在发挥文化优势方面有哪些举措?

  王文超:郑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最大的优势是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发挥好城市的文化优势,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们也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

  第一,要研究郑州文化的优势,研究郑州真正的现实的文化优势有哪些。这几年,我们分析研究,郑州最主要的文化优势:一是黄河文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黄河文化最重要的地段、最核心的部分在中原一带,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很深的底蕴,是我们的根文化。二是嵩山文化。嵩山是五岳之尊,嵩山地区是三教荟萃的地方,嵩山文化博大精深,也是历史文化的源头。三是商都文化。郑州是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都城,是商文明的发源地,这是经过历史考证的。四是黄帝文化。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它出生、创业、建都在郑州,黄帝时代处于中华民族从原始部落向农耕文明的转折点,黄帝创造了中华文明,黄帝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还有诗文化、象棋文化、雕塑文化,等等。雕塑是一种文化符号,我们要通过雕塑这种形态来充分展示郑州的历史和现代文化。去年我们启动了“郑州国际雕塑年”活动,争取用三年时间,使郑州处处都可以看到雕塑。我们请国内国际的雕塑家共同为郑州创作雕塑,目前已创作了200到300件。我们将陆续把这些雕塑安放到大街上,安放到市民的生活空间中去。通过雕塑来展示城市文化的特色,打造中国雕塑之都。郑州的文化优势很多,但主要是以上四个方面,我们要选定文化主战略、文化主战场、文化主要品牌,切实把这四个文化名牌打响。

  第二,要加大投入,加强对郑州文化优势的研究、开发和展示。这些年,郑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嵩山文化方面,组织了嵩山文化研究会,整理史料,对嵩山文化进行深度研究,利用嵩山的大好河山作为舞台创作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彰显了黄帝文化理念,凝聚了民族之心。商都遗址改造保护项目已经做了规划,近期将要启动。我们要把商都遗址改造保护好,充分展示商代文化是从这里开始的。黄河文化方面,有信息黄河、模型黄河和文化黄河。黄委会信息化黄河是目前世界上信息化控制流域面积最大的水力信息化项目,世界各国曾多次在这里开会,参加学习考察信息黄河。我们的黄河模型,是按照黄河的同比例缩小建立的模型,有一公里多长,黄河的形状看得很清楚。最近几年,我们要打造文化黄河,研究开发一些黄河沿线旅游项目,正在筹建的黄河博物馆是黄河文化集中展示的地方。

  第三,要打造新的文化品牌,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如《小小说》带动一个新的小说体裁,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将来的影响会更大,有可能成为一个产业。《小樱桃》动漫项目在全国非常有影响力,也有可能成为一个产业。《快乐星球》电视剧收视率在全国曾经达到3.4%,我们还要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促其逐步形成产业。以上这些仅仅是初步的,我们还要根据条件,不断研究新的成果,不断提高创作水平,提升发展更多的文化产品。

  第四,要传承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民族的、独特的价值体系,这是文化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要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传承民族文化的精华,把民族文化中合理的、优秀的成果继承下来。总之,文化是郑州的一大优势,我们要摆上重要工作日程,继续加大投入力度,真正把文化资源大市建设成为文化强市。

  主持人:请喻院长谈谈您是如何看待文化郑州的?

  喻新安:我非常赞赏文化郑州的提法,这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所在。郑州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我们都知道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影响非常巨大,此外,还有《风中少林》、《禅宗少林》等经典作品影响也不小。前不久,省委、省政府组织搞了一个建设文化强省的调研,我看了各地市提交的报告,郑州市是最好的。郑州市关于建设文化强市的评价方案,被选为我省文化建设的主要蓝本,说明郑州上上下下对文化是非常重视的。为什么在建设大郑州的过程中提出文化郑州?从理论上讲,一个城市不仅只是钢筋水泥、商贸聚集。城市是有记忆的、有灵魂的生命体,人类的终极追求是文化,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灵魂。这些年,我们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千城一面,盲目地引进广场,大拆大建,有的还把城市的文脉给割断了,城市失去了记忆。而失去记忆将会忘记回家的路。郑州市提出文化郑州的理念,体现了市领导的高瞻远瞩和深思熟虑,我非常赞赏。我还有两个建议,郑州有厚重的文化积蓄,而郑州市又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所以对古老的文化要保护,对现代的文化也要保护。比如说,在省民政厅那一块地方有几条街楼是斜的,是苏式建筑,显示的是苏联专家援建时的那段历史,我们应该保留。据我所知,原省体育馆差点被拆掉,如果把它拆掉,是非常遗憾的。现在行政区省发改委的三号楼也要拆,实际上这幢楼是代表一个时期的建筑。如果若干年之后再看,拆掉这座楼,就割断了城市的文脉。我们应该抓好文化抢救、文化保护工程。我建议,对郑州市每个时期的标志性建筑都要经过讨论,通过立法来保护。郑州市的文化产业潜力非常大,我听说郑州市正在启动沿黄文化产业带,前一段也搞了一些调研,我认为,沿黄文化产业带将会成为继郑东新区之后郑州的又一大亮点。文化郑州,前途无量。

  王文超:这两个建议提得很好。我们也正在做这些工作。对纺织企业,我们也要保留一些厂房,把它作为博物馆。

  建设新农村 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主持人:我们知道,郑州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很多人关注的是郑州的工业、商贸、文化等,对郑州农业特别是特色农业了解不多。请问王书记,郑州是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哪些得力措施和经验?

  王文超:农业是郑州的基础性产业,是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郑州还有400多万亩耕地,300多万农民,农业虽然占GDP比值还不到4%,但依然是基础性的产业。作为城市来讲,我们还要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技术密集型、投资密集型农业,实现高效益、高产出。

  二是大力发展城郊农业。重点培育蔬菜、瓜果、水果等农产品基地,在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

  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建设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这些年我们通过封山育林,把郑州能造林的山大部分都封了起来。尤其是2003年以来,我们实施了以“一屏、二轴、三圈、四带、五组团”为总体布局的森林生态城建设。具体为:沿黄河大堤构筑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沿纵贯郑州南北的107国道和横跨郑州东西的310国道,建成两条森林生态景观主轴线;以市区为核心,沿三条环城路营造三层森林生态防护圈;沿贾鲁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连霍高速、京珠高速营造四条大跨度生态型防护林带;在城市近郊西北、东北、西南、南部和东南部,建设五大核心森林组团,建成百万亩生态林带。目前,在黄河岸边已经形成了一公里宽、74公里长的黄河林带,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营造林区林带近百万亩,“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融合,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城初步呈现,城乡面貌显著改观。

  四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用产业化来带动农民致富。没有产业化,农业就上不了档次。这些年,我们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产业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从而把千家万户联系起来。目前,已经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360多个,农业产业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新农村建设是我市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去年我们对新农村建设做了比较详尽的规划,制定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规划。二是抓重点,以点带面。大力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今年我们又在100个示范村里确定了20个重点示范村,年底前完成改造任务。我最近去看了几个村子,面貌改变很多,改厕、改水、改厨、改圈、改院等基础性工作做得都很好,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们要通过不断地抓重点,由点到面逐步推开,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三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生产是最重要的,没有农村产业的发展,就不可能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生产发展了,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面貌。四是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投资,还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动员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农民的潜力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新农村建设才有群众基础,才不至于偏离方向。关于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我们要通过几年艰苦努力的工作,迈出坚实的步伐,使郑州的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的前列,我们有能力、有条件这样做。

  主持人:我们请喻院长谈谈对郑州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看法?

  喻新安:虽然郑州市农业比重不到GDP的4%,但它的作用却远远大于4%。郑州市农业的作用不在于它的比重有多大,而在于它的质量和示范意义。我们在大力实施工业强市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农业功能的认识。农业除了经济功能外,还有非经济功能,比如就业、环保、文化的传承功能。我们要对农业多功能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时刻不能放松农业,郑州市的做法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城市建设高标准 重视打造城市品牌

  主持人:随着中部的崛起,郑州的区位优势愈加明显。郑州要建成现代化的大都市,在城市建设方面有哪些重大举措呢?

  王文超:城市作为人类的主要居住地,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也是经济的主要载体,承载着发展经济、传承文化、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我们始终把城市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认真组织规划、建设和管理。在城市建设方面,我们的主要思路是“保护改造中心城区、加快建设郑东新区、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

  一是坚持做好规划。规划先行,搞好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这些年我们投入大量资金搞规划,其中有全方位的规划、概念性规划、详细规划、局部详规、立体规划等,为郑州的长远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坚持高标准。城市建设的标准与城市未来形象是密切相关的,标准低了,城市形象就很难有所提高。这几年,我们立足现有条件,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人民群众普遍感到郑州的城市面貌更漂亮了,现代化建设标准更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好了。

  三是加大城市建设投入。这几年,我们不断加大财政对城市建设的投资力度,2003年超过了50亿元,这几年的投资都在50亿~100亿元之间。同时,我们努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商参与郑州城市建设,包括企业、单位、各行各业的投入,城市建设的投资力度大大提升,有力促进了城市建设进程。

  四是重视打造城市的品牌。郑东新区是我们城市建设的品牌。郑东新区在规划、建设等方面都是国际一流的,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近,国家有关方面评出了四个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务区,郑东新区的中央商务区是其中之一,这是非常值得自豪的。

  在中心城区保护改造方面,我们的工作力度也很大。这几年对文庙、城隍庙进行了修缮,对商城遗址也在逐步进行开发,大约要投资4亿~5亿元。在中心城市改造方面,近年来先后投资900多亿元,绿地面积提升了一倍,主要街区粉饰一新,新建、改造道路76条,改造背街小巷250多条,新建、改造厕所370多个,水系基本改造完成,拆迁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我们最近又提出了建设“文化郑州、生态郑州、平安郑州、和谐郑州”的目标,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把城市品位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我们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已经通过国家验收,明年还要争创国家文明城市,2010年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13年要建成国家森林生态城市,把郑州逐步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健全、城市功能完善、居住环境舒适、管理水平先进、文化气氛浓郁、都市文明彰显的现代化城市。

  主持人:如何提高郑州的“都市化”,喻院长您怎么看?

  喻新安: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既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的“十一五”规划里面一项新的建设理念。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国城镇化水平要达到60%。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民变成市民,农民到城市中要就业,要居住,要出行,这些都涉及城市的承载能力。今年来,许多城市不同程度出现了缺水、交通堵塞等问题,如何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比如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美化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还有许多工作要去做,要将经济布局、就业安排、人口居住、资源环境、开发力度、发展潜力等方面统筹考虑、综合实施。

  构建和谐社会 领导班子首先要和谐

  主持人:请王书记谈谈对郑州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样的看法?

  王文超: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决策。今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批复河南省委、省政府报送的总结中,提出三项要求: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说明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放在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郑州作为省会城市,要在构建和谐河南进程中发挥好带头作用。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领导班子首先要和谐。如果班子不和谐,干部就会不团结;干部不团结,人民群众就不会和谐,就不能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目前,郑州的各级领导班子非常和谐,干事创业的氛围很浓,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第二,要认真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部署。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人人参与、共建共享。要加大宣传力度,使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深入人心,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三,要扎扎实实从具体工作做起。要大力发展经济,群众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才能提高;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只有保证人民群众有饭吃、有房住、有学上,社会才会和谐稳定。

  第四,要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中国有句古话叫“不患寡而患不均”。历史上大部分农民起义都是缘于分配不均而引发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现代社会也要着重解决公平问题,包括地位的平等、分配的公平、就业的公平,等等。

  第五,要严厉打击犯罪,实施依法治市。要严厉打击刑事犯罪、贪污腐败等,同时也要高度关注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特别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打击犯罪和保障群众人身安全都是稳定问题,都要解决好,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安定和谐。

  第六,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重视道德教育、道德规范问题,让人人明白做事做人的准则,这样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如果人人都是个人利益至上,缺乏道德准则约束,那么社会就一团糟了。

  改善民生 让市民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主持人:一网友说,早在2003年郑州的GDP就已经超过千亿,这也表明郑州市以自己的实力跻身“大都市俱乐部”。但经济发展的成果最终还要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请王书记谈谈您的看法。

  王文超: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问题,也是最大的政绩。党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关注民生,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第一,要解决好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充分能够使具备劳动能力的人通过劳动创造财富,实现自己的富裕。这几年,我们每年都增加10万到12万个就业岗位,并作为市委、市政府为老百姓办的十件实事之首来抓。

  第二,要加大投入,实现教育公平。劳动力素质较低是个普遍问题,要通过实行公平、均衡的教育,使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接受教育,使他们具有很好的素质,能够承担社会的一份工作或一份责任,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有人认为,现在谈劳动力充分就业好像是个很遥远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许多失业是结构性失业。有一些产业需要人,我们却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比如电子信息产业、金融业、高端服务业,都缺乏这方面的人才。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发展高等教育,普及城市和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要加强职业教育,现在十分缺少有劳动技能的劳动者。

  第三,要全面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使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目前,郑州城市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职工有医疗保险,今年我们还要全面推行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农村虽然还没有养老保险,但已经实施了低保,推行了医疗保险。同时,我们在城乡都建立了社会救助制度。我们还号召社会团体和公民开展各种慈善救助活动和“一对一”帮扶活动,实现所有人生活有保证、医疗有保障,真正把人民群众基本的生活问题解决好。

  第四,要积极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把主要财力用于改善民生。主要是通过二次分配来解决分配不公和公共产品需求问题。这些年,郑州一半以上的财力都用于改善民生。社会保障方面,仅用于解决职工民生问题就投入20多亿元。另外,我们还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人居环境。各级财政都应该把财力的主要部分用到改善民生上。

  第五,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了,工资就应该随之增长。我市目前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去年,城市中心区职工平均收入是12187元,农民只有5559元。所以,企业职工的工资要增加,农民也要通过自身的劳动增加收入。只有增加农民和市民的收入,其他问题才能解决好。

  第六,要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这也是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市民不仅仅有饭吃、有房住就可以了,还要让市民生活得快乐、有质量。要大力发展文化产品和精神产品,让大家高高兴兴、乐乐呵呵地过日子。

  以上这些方面都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当然,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靠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不断提高经济规模、壮大经济实力,才能真正增加收入,最终解决民生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第一要务、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还是要下力气把企业和产业搞上去,把经济搞上去。

  前不久,《瞭望周刊》和美国一个资深教授开展了一项幸福感民意测验。他们调查了31个城市,其中也包括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郑州有几个项目分别排在第一、第二、第六。其中,郑州的发展幸福感排在第一位,行政官员感知幸福感名列第二,综合指数我们排第六。这说明,对于郑州这几年的发展,大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郑州的最大优势:文化和交通通讯枢纽

  主持人:一位网友问,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区域竞争实际上是城市的竞争,郑州的主打优势是什么?

  王文超: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最终的力量表现在文化上。郑州的最大优势是文化的优势,我们一定要很好地发挥这个优势。在去年召开的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要实现“两个跨越”,一是文化发展的跨越,另一个是经济发展的跨越,这是今后我们工作的两大重点。其次,郑州作为一个交通通讯枢纽城市,交通通讯也是我们的突出优势。我们要继续强化交通通讯枢纽地位,把优势充分地展示出来,不仅为中部经济的发展发挥作用,而且要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主持人:非常感谢王书记对网友提问的回复。如果让您用一两句话畅想一下郑州美好的明天,您会怎么说?

  王文超:未来的郑州应该是全国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的商贸都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和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未来的郑州还将是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主持人:请喻院长对今天的访谈作一个简要的评论。

  喻新安:今天我们在这里谈论郑州、评说郑州、畅想郑州,我觉得很有意义。省委书记徐光春有一句话得到大家广泛的赞成,徐书记说:“河南用发展赢得尊重。”我想,我们郑州是“靠实力争得名分”,争得与郑州的实力、作用相匹配的名分。实力是靠干出来的,不是吹捧出来的。这就需要像王书记讲的那样,按照现有的思路,坚持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民谋利,建设文化郑州、生态郑州、平安郑州、和谐郑州。同时,更加关注民生,让大家有更多的幸福感。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其作用不能仅仅局限在郑州本身,应该有更宽广的思路:第一,看郑州作为特大型城市,在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在特大型城市的科学发展上能否走在前面;第二,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对全省的拉动、影响和辐射作用怎么样?也就是通过中原崛起的成效看郑州的作用;第三,看郑州作为中部地区的龙头城市之一,在促进中部崛起这样一个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如何?这就对郑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对郑州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郑州是省会,省会发展,人人有责,所以我们都应该关注郑州、支持郑州,为郑州的发展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