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3  4  
PDF 版
日均30万人夜逛步行街
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最低10℃  未来几天气温大降
黄金周“两抢”案降三成多
明起两路段单行
9个月轻生报警50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中原网  日期: 2007-10-08  来源: 郑州日报  
  郑州落实科学发展观系列述评之七

  (上接第一版)

  共享发展成果 提高幸福指数

  财政快速的增长,为我们多年来期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前提条件。“十五”期间,尤其自2003年迄今,为完善郑州市社会保障以及就业工程,市财政累计投入95.8亿元。

  透过这个数字,我们看到了这样鲜活的一幕:

  家住郑纺机社区的80岁孤寡老人王孝先如今不出门,政府派来的小马就可以帮她料理好家中的一切。“俺这身边等于是有了个好闺女嘛!”王孝先老人说。

  下岗工马喜云,通过金水区实施的“居家养老”工程,在照顾王孝先老人的同时,每月自己也得到了大约500元的报酬。而这500多元的报酬则是由金水区财政“埋单”的。

  从2006年开始,郑州市规定:因公牺牲病故人员的抚恤标准由10个月的工资调整到20个月,其家属的救济也适当增加;市区低保标准由2005年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220元,城镇由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170元,累计投入21123万元,财政还对低保家庭实行廉租房和就医补助制度;农村低保每人每月也增加了10元,累计投入10708万元。

  随着一项项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产品的推出,郑州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为了给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全市无线数字电视信号覆盖率已达到70%;10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为了提升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全市文化建设近年来累计投入4.1亿元。

  为了打造平安郑州,市内各区除了增加人力巡逻外,还在积极建造一个以高新科技为支撑的安全网络。“我们区里今年投资1000万元,在辖区内的主要街头、学校、医院、金融网点等布控了视频监控探头,实施24小时、全方位安全监控。”金水区区长王铁良说,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每一个生活在辖区内的居民生活得安全、开心。

  数据显示:全市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由2003年的46.9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9.5亿元,占当年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由2003年的55.78%提高到2006年的58.33%。

  从环保、文化、安全到就医、上学等等方面,在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同时,市财政不断调整完善财政支出体系,公共支出覆盖面正在向广度和深度延伸,继续向城市的低保人群和广大农村延伸。

  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瞭望东方周刊》携手知名幸福学研究者、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奚恺元,对国内31个主要城市进行了城市总体幸福感的调查,郑州多项排名位居前三。

  完善管理制度 切实服务民生

  提高民生幸福指数,不仅需要财力,更需要完善的制度来保障。科学、合理地用好每一分钱,建立一套服务民生的制度框架,是政府近年来一直积极探讨的一项重要工作。

  “既要把该办的事办好,也要把不该花的钱省下来。”市财政局局长赵健说,市财政尽力在一些政府项目支出上做“减法”。

  减法一:完善政府采购工作机制,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降低成本。在2006年的14.66亿采购规模中,有1.79亿资金被节约下来;

  减法二:加大政府投资工程的投资评审力度。对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事前评审、后下达预算的方式,同时,还对重点、热点投资项目实行全程跟踪。仅2006年一年,在市投资评审中心完成投资评审的526个项目61.18亿元中,审减不合理支出上亿元。

  凡涉及民生福祉的大事,市财政支出则在积极做“加法”。

  加法一:上半年,全市农林水务支出同比增加76.64%,教育支出增加43.57%;而在百姓最为关注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上,分别同比增长了49.95%、84.52%。

  加法二:筹措资金,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去年全年投入1.39亿元,在全市所有县(市)区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90.75%。这个数字高于全国、全省水平。

  这“一加一减”,体现了政府在共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理财观念的变化;也折射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郑州正在积极探索、建立起适合市情的民生服务制度框架。

  郑州正在酝酿成立的公共住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就是力争使更多的困难群体有房可居;各级政府正在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加大科技防范体系的建立,以保障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打造平安、祥和的郑州……

  在这一组组数字背后,是党和政府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的决心:自2001年起,市政府先后出台了《郑州市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意见》等多个文件,并通过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净收益和公房出售收入中按规定提取、多渠道累计筹集保障资金6683万元,专项用于廉租房的购建、维修、管理和发放租金补贴;为规范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我市实施公开摇号,目前已对5540套、近5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进行了“阳光销售”,维护了低收入家庭的合法权益;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订《郑州市建筑工地农民工临时住所建设标准》,不远的将来,施工现场农民工临时住所管理也将规范化、制度化。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