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特奥会的比赛,有时倍感揪心。
比如,在一场50米的游泳比赛中,一位身患小儿麻痹症的运动员因为身体力量不足,加上下肢无法用力,游到最后,精疲力竭的他只能被升降机捞出水面。在800米跑中,一位年近五旬的意大利选手一路摇摇晃晃地跑,在抵达终点时体力不支,硬是用手撑着身体一点点爬过了终点。
本来就身体孱弱,他们还要如此“折磨”自己。他们对运动有着超乎常人的热情。8日,由于台风“罗莎”的影响,在上海体育场后场等待了两个多小时的1000多名特奥运动员,接到了执委会“取消当日比赛”的通知。
退场的时候,许多运动员脸上露出不情愿的神色。柬埔寨的一名运动员甚至极力拉着志愿者的手往回走,后者告诉记者:“他要参加50米的比赛,他不愿意还没比赛就离开了。”
在本届特奥会开幕式上引领全场数百位鼓手和几万名观众一起打鼓的智障人士高鹏,既不识字,又不识谱,为了训练打鼓,他的手掌和胳膊都练肿了。在电影《我的哥哥安小天》的拍摄过程中,出演主角的智障人士雷俊申为了拍一个等待人的镜头,整整站了4个小时,站得双脚抽筋。
“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受苦?”
特奥运动员难以用清晰的口齿来表述内心的世界,但一个单纯的眼神、一个咬牙的动作、一句不连贯的喃喃自语,都能传达他们对整个世界的渴望。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巴基斯坦的特奥运动员阿迪尔勇敢地向媒体呼吁:“你们不要惧怕我们,你们要多报道我们!”
从事特殊教育的姚郑芳告诉记者,智障学生长时间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圈子里,但是他们内心非常渴望与人交往,被人关注,所以一旦有机会展示自己,再苦再累他们也能坚持,毅力甚至超过常人。
虽然智障,但特奥运动员的情商并不低,他们拥有人所共有的一切情感,他们比健全人更渴望参与社会活动,更渴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一句“你行,我也行”背后,是智障人士为了寻求认可与尊重而付出的近乎残酷的努力,是一种崇高的美感。
对此,我们不能无动于衷。
新华社上海10月9日奥运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