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3  
PDF 版
易中天与单田芳的区别在哪儿
“ 侯寨 ” 村名的由来
壶中有乾坤
13
连 载
《我与曾山》
11
话说关帝庙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州地理
“ 侯寨 ” 村名的由来
郭增磊
中原网  日期: 2007-10-15  来源: 郑州日报  
  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年),郭武功(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人)携妻、子、侄等18人从山西洪洞县出发迁往河南,最终在郑州城西南的中解保杨柳村(今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台郭村)定居。许多年后,郭武功后代的数量激增,人多地少的矛盾日渐突出。于是,郭武功的部分后代开始迁出杨柳村,其中第七世孙郭金城向东迁往贾鲁河东岸的一块高地上居住。

  清朝中期,郭金城的子孙们经过多代的生息繁衍,贾鲁河东岸的这块高地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小村庄。为了防止土匪的袭扰,村民们便在村里修筑了土质寨墙。因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寨墙的厚度、高度以及人员的防守都有缺口,防御效果不理想。后来,村民们在村子南边找了一块南、西、北三面都环绕着深沟(深度有20米左右)的台地,就在没有沟的东面修建了高大的寨墙和寨门,使这里成了一座新寨。为了区分两个寨子,村民们就把位于村庄南面的新寨叫“前寨”,把村北的寨子叫“后寨”。

  “前寨”虽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形,能够很好地抵御土匪的进攻,但面积很小,并且地势高,无法在寨内打井取水,长期定居很是不便。因此,平时只有几户人家在此居住,多数村民仅在遇到匪患、兵祸时才到此暂时躲避一时。

  “后寨”周围多是较为平坦的开阔地,并且紧靠大路,交通便利,最终这里发展成了一个大村子,村名便沿用“后寨”的名称。多年后,村民们为了纪念曾经被“封侯”的先祖郭子仪(曾任兵部尚书、兵马副元帅等,后被唐肃宗李亨加封为代国公、汾阳王等),就把村名“后寨”根据谐音改称为“侯寨”。从此“侯寨”村名被长期沿用。新中国成立后,侯寨村为侯寨乡(公社)政府驻地,直到现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