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16日到访伊朗,与其他里海沿岸国家领导人举行首脑会议。然而,到访前的暗杀阴谋报道一度为普京访问能否成行蒙上神秘色彩。
俄罗斯和英国媒体援引分析人士的话报道说,这一意外“前奏”不仅使普京的历史性访问吸引了更多外界关注,同时为伊朗、俄罗斯以及暗中反对这次访问的美国三者间的利益得失带来了变数。
伊朗:两获支持
为期一天的里海沿岸国家峰会16日在德黑兰结束。英国《泰晤士报》说,与会5国领导人会后发表的共同声明至少包括两点让伊朗满意的内容,即伊朗自身安全方面的保障以及对其和平利用核能的支持。
首先,声明表示“在任何情况下,5个里海沿岸国家不会允许第三国利用一个里海沿岸国领土对另一个沿岸国实施侵略或发动军事打击”,并强调只有沿岸国家才拥有里海及其所有资源的全部主权。
其次,共同声明还对伊朗和平利用核能表示支持,强调所有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国家都有权“在这一条约框架内以及联合国核监管机制之下出于和平目的研究、生产和使用核能”。
俄罗斯:借力打力
除了预期中的成果外,预料外的暗杀传言给了普京此次访问“额外”分量,也给了俄罗斯更多筹码。
俄罗斯《生意人报》分析说,俄罗斯媒体14日报道普京可能面临暗杀袭击后,有关普京可能取消访问的报道着实给了伊朗方面不小担忧,伊朗外交部在第一时间予以坚决驳斥,称报道“毫无根据”。
报道说,由于伊朗方面此次主动邀请普京访伊,访问计划的取消将是艾哈迈迪—内贾德不愿看到的结果。因此,只要普京如期出现在德黑兰,伊朗总统在两国首脑会晤中将可能更倾向于听取俄方意见或者做出更多妥协。这样,俄罗斯在伊朗核问题的谈判上就拥有了更多发言权。
此外,这次暗杀传言还对普京的个人声望起到了间接提升作用。俄罗斯媒体事后说,且不论暗杀威胁是否真实,普京不惧暗杀威胁、如期访伊的行为,已经让他看起来更像个“英雄”。
美国:弄巧成拙?
根据俄媒体14日晚传出的消息,联邦安全局从境外消息渠道获得情报,一批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准备在普京访伊过程中发动暗杀袭击,克里姆林宫官员事后也证实相关情报已向普京通报。这一过程中,“境外消息渠道”的身份一直为外界所关注。
《生意人报》16日报道说,根据独立的美国情报分析机构“战略预测公司”分析,这一境外消息来源很可能是美国情报机构。
然而,“战略预测公司”分析人员发现,“境外消息源”传出的暗杀威胁不仅没有带来美国希望看到的结果,反而出现了更多美国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伊朗、按原计划访问的普京以及这次里海沿岸国家峰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更多关注。 (徐 超 新华社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