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蒸馒头
乡村
旅游与造神
《中国刀剑》
仁里村
情感的传递与交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情感的传递与交流
杨志学
中原网  日期: 2007-10-24  来源: 郑州日报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诗大序》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诗的本质专在抒情。——郭沫若

  如果说,诗歌的本质特征在于抒情的话,那么,诗歌传播的本质特征则在于情感的传递与交流。

  我们从新闻传播那里,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鲜事:我们从政治传播中,了解到政治学说和国家大事;我们从法律传播中,了解到我们想知道的法律、法规、制度。我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实用性传播中,得到我们需要的各种有用的信息。但是,我们还不满足。我们还有内心深处的更进一步的需求。我们来到文化艺术领域,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电视传播有时过于嘈杂,又不免太俗太滥;小说传播常常篇制过大,没完没了地讲一些不着边际的故事。音乐传播似乎可以安慰我们的心灵,但我们有时又感到它是那样的虚无缥缈,难以充分表达我们心中想说的话语。于是我们想到了诗歌。像新闻传播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消息一样,诗歌传播表达着和寄托着我们的各种各样的感情。当同窗四年的朋友就要奔赴远方岗位的时候,你可以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诗句送与他,虽是借花献佛,却也颇为恰当。你不是在送诗给他,而是在把感情送给他。若是相知相恋的人,或许可用舒婷的诗句“我在你的航程上/你在我的视线里”来传递感情。当朋友受到挫折时,人们常常拿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来慰勉他,有时还真能收到别的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诗歌传播,虽然在传播的范围、作用的对象上存在着差异,但在传递和交流情感上是共同的。上面提到的几个例子,是人际诗歌传播中的情感交流,其交流的效果比较显著。人际传播确实是最直观同时质量较高的传播渠道。在自我传播中,诗歌的情感在个体身上流淌。这是诗情传递的基础。首先要自我接受,才能谈得上进一步与他人分享与交流。大众传播中的诗歌接受者虽然被称为受众,但这受众是由一个个散在的单个人组成的。从印刷媒介中选读诗歌,往往是一种很个人化的行为。几个人可以同唱一首歌,但很难想象几个人会挤在一起同看一首诗。自我传递诗情的作用是不可否定的,它或者使个体获得心灵的安慰,或者使他得到力量的鼓舞。这虽是其他人不易察觉的,但在每一个诗歌接受者那里几乎都存在。而到了群体性的诗歌朗诵场合,强烈的、爆发式的诗情传递场面就看得非常清楚了。1978年在北京曾多次举行大型诗歌朗诵演唱会。会场上群情激动,经常是演员含着泪花朗诵,而观众是流着泪水在听。又如,郭路生(食指)的诗由于抒写了特定时代下作为个体的人的真情实感,而成为一代“知青”的代言人。他的作品在各地“知青”中广泛传播。而郭路生也常在自己插队的地方为身边的“知青”朗诵自己的作品。据他的“知青”朋友撰文回忆说:他的朗诵风格之独特和感人是因为他在念自己的诗,他是用心灵来朗诵的。他念自己的代表作品,常常把听者念得泪流满面。

  应该承认,我们传播不同题材和不同风格类型的诗歌作品时,所传递的感情在浓度和剧烈程度上是有区别的。那些触及灾难、痛苦、重大社会问题、动荡岁月、人生矛盾的诗篇,在传播中就容易造成感情的冲击效果,而一些描写自然山水的诗歌在人们心头荡起的则大多是类似水中涟漪那样的平和或喜悦之情。许多浪漫主义诗人由于信奉“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泻”,因此他们的作品在传播中也容易掀起读者内心的情感风暴。相比之下,人们一般认为现代主义风格的诗歌作品感情色彩不浓。其实也不尽然。许多现代主义诗歌作品貌似冷静,实际上是它的感情比较内在、深沉,其深刻的主观往往是通过冷静的客观而放出能量。读穆旦、郑敏、北岛等人的诗,我们便会领受到现代诗的这种情感特点。

  尽管不同的诗在感情的传递上显示出不同的色彩,但我们所说的是一种普遍的广义的情感。既然一切真正的诗歌都是情感的抒写和表达,那么我们也就应当充分肯定,诗歌传播的基本特征就是:情感的传递与交流。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