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嫦娥开始奔月之旅
3  4  
PDF 版
11月5日 “嫦娥”真正“拥抱”月球
嫦娥飞天 没有军事目的
嫦娥一号“血脉”通郑州
嫦娥一号发射全记录
嫦娥一号从头顶飞过
一个月里 尚有仨高难度动作
绕月探测 将创我国航天史七项第一
一年后 “命运”尚未确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嫦娥一号从头顶飞过
■郑州晚报特派记者 卢曙光 赵 克
中原网  日期: 2007-10-25  来源: 郑州日报  
  西昌昨日凌晨下起暴雨

  前天晚上,卫星即将发射的消息得到最终的确定后,记者和几个媒体朋友兴奋地吃完饭已经是凌晨了。

  回到宾馆,摄影记者赵克并没有休息,他找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卫星地图,希望在嫦娥奔月的一瞬间,寻找到一个最佳的拍摄角度。

  凌晨3时,雨水敲窗的声音直穿室内,记者拉开窗帘:外边暴雨如注。

  “完了,是不是要另选发射日期了?”记者担心。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10时30分,太阳终于拨开云雾,露出半个脸。经过中央气象台预报专家和成都中心气象台的讨论,一致认定,24日下午卫星发射场为多云天气,云量4~7成,对嫦娥一号的发射基本无影响。

  记者随旅行社赶赴现场

  11时10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一位朋友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发射已经基本定局,基地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

  根据发射中心的安排,所有无关人员都要撤到4公里以外的区域。在距离3号发射塔2公里左右的地方,只安排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的采访,其他人员均在4公里外的牛头山或在奔月楼上凭票观看。

  根据旅行社的安排,记者在宾馆等候出发的消息,因为没有部队的许可,任何人不得入内,即使是10公里的范围内也不允许车辆通过,唯一的选择就是跟随旅行社。

  15时05分,我们终于到了指定的区域:奔月楼。经过短暂的休整,我们在距离发射还有两个半小时的时候来到了观赏地点:牛头山顶。

  周围居民疏散有条不紊

  距离卫星升空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有朋友告诉记者,火箭升空后8到11秒间,火箭转向,沿东南方轨迹升空,将会从记者的头顶飞过。

  为了保障安全,距离发射中心周围2.5公里的范围内,所有的居民都被通知撤离到开阔地点。这些被疏散的群众基本上不需要怎样的动员,全部在规定时间内撤到指定的地点。

  卫星发射进入倒计时

  16时22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3号发射台亮起了两盏灯,16时30分,3号塔台的回转平台开始逐渐打开,先是两端,然后是中间部分。17时38分,回转平台全部打开。塔台上下亮起了一串小灯。群山中高耸的乳白色运载火箭,托举着体重2350公斤的嫦娥一号卫星。而卫星飞向的月球,就挂在远处的天幕和山峦之间。火箭上端,雾气蒸腾缭绕。

  “嫦娥”从记者头顶飞过

  18时05分,3号发射塔台先是腾起一团白色的烟雾,随后,火箭的底部喷射出火焰。声音并没有想象的大。

  记者最先看到了橘黄色的火焰。它的速度缓慢,当它上升到塔台的一半时,变成了黄色。从点火到升空,不到5秒,火箭最后消失在天空云彩的后面,留下一缕黄色的烟。

  随后,在记者的头顶天空,记者再次看到了火箭,直到两分钟后,火箭变成了一个白点消失在视线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