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凯 通讯员 王红)60元一件的T恤,标签上的建议售价是160元。40块钱一个的皮包,标签上的建议售价是200元。昨日,记者在北二七路附近的一些商铺发现,建议零售价的商品充斥在货架上,令人眼花缭乱。
昨日上午,在北二七路一家皮具商店,记者发现货架上的皮带、皮鞋、皮包、皮手套等上面都标着建议零售价,和实际销售的价格要差上100~200多元。记者拿起一件建议售价236元的男士皮包问老板实际价格,老板爽快地说一口价70元。记者抱怨太贵,老板说,你没看到上面的价格吗?我给你的已经很便宜了。
一位购买皮带的顾客拿着一条建议售价230元的皮带向老板讨价,老板最初说是80元一口价,但硬是被顾客以40元的价格买到了。“建议零售价都是虚的,是店主用来刺激顾客。老板出什么价格,你就对半砍,照样能拿到手。”购得皮带的顾客赵女士对记者说。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附近一些销售成衣、鞋子、小饰品的商铺,多数商铺都在商品上标有建议售价。一位鞋店的老板对记者说,建议零售价他也不太懂,只是同行们都是这样卖,他也跟着贴上建议零售价。
市物价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商品必须使用规范的标价签,标出的价格必须是经过物价部门审核过的。建议零售价只是厂家或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不具备法律效力。
“建议售价主要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达到促销的目的。”河南天坤律师事务所的韩爱国律师告诉记者,国家《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中规定,在没有根据和无从比较的情况下,使用误导性的语言和计量单位,虚构降价或虚假标价,都带有欺诈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