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地方志编纂萌芽于先秦,兴起于汉代,定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此间有很多省、府、州、县都编纂了各自的地方志。
位于中原地区的原商都一带自隋朝始称郑州后,在唐宋时期也修有几部地方志。但由于距今年代较为久远,加上天灾人祸的损毁,此间郑州所修的地方志书均已不复存在。
现在所知道的“郑州最早的地方志书目”为《郑州图经》。因为此书佚失已久,故撰修者与编修时代均已无从考证,今天所知道的仅是一个书名。《郑州图经》的书目见于南宋诗人尤袤所著录的《遂初堂书目》一书。据推断,《郑州图经》大致应为隋唐至北宋时期所修。
如今已知的“郑州最早有编修年代的地方志”为明代景泰年间所修的《郑州志》。此书也早已佚失,故撰修人不详。此书名见于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年)奉议大夫刘定之所撰的《郑州重修和义桥记》。另据明嘉靖《郑州志》所载欧阳哲《裴晋公墓疑》和刘定之《裴晋公墓辨》之内容考证,此《郑州志》的编纂年代应为明代宗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
现存的“郑州最早的地方志”为明代嘉靖年间的《郑州志》。此志书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雕版精印。由江西余干人徐恕(曾于嘉靖二十九年至嘉靖四十五年任郑州知州)修,郑州人王继洛(嘉靖二十年进士,曾任江西按察司佥事、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纂。嘉靖《郑州志》首卷为洛阳人吴三乐所撰的《河南开封郑州志叙》;接着是州治图、儒学图、郑州城图、郑州境图以及目录;然后是正文部分,有舆地志、建设志、田赋志、职官志、人物志、杂志等六卷;最后为徐恕所撰的《河南郑州志后叙》。此书为研究明代的郑州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现在嘉靖《郑州志》全国仅存两部,分别由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博物馆所珍藏,堪称“国宝级”的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