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文娱新闻
3  4  
PDF 版
《风中少林》《常香玉》冲刺“文华大奖”
记者作家“双栖人”
诗歌拍卖 “拍”掉了什么
郑州商城东南城垣保护 年底动工
吴桥国际杂技 艺术节闭幕
与刘威相恋十年无怨悔 杨若兮后悔说出分手事
拿奖后 工作一下就多了
《飘扬的红丝带》 结束全国巡演
一吐为快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白天新闻采访 晚间文学创作
记者作家“双栖人”

中原网  日期: 2007-11-06  来源: 郑州日报  
  ■本报记者 左丽慧

  近来,省内一些记者或曾经从事记者职业的作家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作品,“记者出书”现象越来越频繁地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从记者成为作家,有无必然联系,记者写作和普通作者写作有什么不同?连日来,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有联系,但不是必然

  “从记者到作家有联系,但不是必然的联系。”曾有过10余年媒体工作经验,日前推出第二部长篇小说《城市课》的青年作家郭昕说:“做记者的生活让我更加真切地认识了社会万象、大千世界。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有了一定的把握。”

  现供职于河南工人报的奚同发也认为,新闻记者不仅带来了写作素材和现场感受,也使他接触到许多作家,从他们那儿学到许多东西。“我去年发表的中篇小说《你敢说你没做》就源于一次新闻接触。当时听公安战线的朋友讲到与犯罪嫌疑人斗勇斗智的手段和经历,加入我的理解和想象,就构思了其中可能的较量细节。”奚同发说,他的短篇小说《送你一把水果刀》则让一个晚报记者直接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小说《检察长的36岁生日》也来自于一次前往法院的经历。”

  “从记者成为作家,这样的先例中外都有很多。”著名作家张一弓也有过30多年的记者生涯,谈到记者和作家的联系,他说,记者视野开阔,对生活的观察更仔细,对生活中的新事物有着敏锐的洞察,成为作家有一定的优势,“两者对生活、对人民的关注是一致的,其历史感、社会责任感是一致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新闻、文学两套思维

  张一弓表示,新闻工作和文学创作是两套不同的、可以相互补充的思维,新闻写作追求的是真实,而文学创作更多的是要了解、尊重文学的创作规律。

  “记者是一个记录者,传递社会的声音;作家是一个创造者,是一个‘手艺人’,是无中生有的人,同时也是社会问题的呈献者与分析者。”郭昕说:“记者是一个职业,职业可以转换。但是在内心深处,我是一个作家。要做一个好作家,必须研究人性、社会性,因此作家可以活得很清醒。”

  “我白天一般是做新闻写作和新闻采访,这时投入更多的是新闻思维,也就是用简洁的办法解决面对的素材。尤其是语言上、结构上有一套新闻的路子。而且多是‘急活儿’,现采现写,对语言的形象化几乎没什么要求。”奚同发告诉记者:“文学写作则更多的是虚构。”

  对于未来,奚同发和郭昕同样把文学当成了终身追求。“新闻记者对多数人来说不是终生的事业。毕竟年轻人跑来跑去做记者更合适。”奚同发告诉记者,等生活积累到一定的时候,他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长篇小说的写作上,“是以新闻记者为主角的。国内这样的小说不多。我想题材和生活感觉上,我还是比其他专业作家更有优势一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