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1年的紧张运行,第一份《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统计监测结果4日“出炉”。其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空气和水源质量等5个指标出现“下降”情况,引人关注。(据11月4日《北京晚报》报道)
深圳的这一种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共有21项,涵盖了收入分配与公平、安全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人的全面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净福利是指总的福利减去包括环境污染、心理上不满足、安全隐患、个人发展方面的障碍等负效用之后的福利。从这些内容而言,意味着从过去单一的物质指标作为衡量政府政绩的标准,转到了更注重“软指标”、“软环境”建设的层面。这可谓是一种制度的创新,获得了来自于公众普遍的称赞和肯定。
正如有学者说,政府最终目标就是要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而不是地方GDP的增长。是的!政治常识告诉我们,设立政府部门的初衷不仅在于单纯地提供公共管理管住“人”,更在于通过公共管理来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由此,公共产品的质量如何、社会福利的多少,就成为衡量政府执政水平的关键,成为衡量公务人员政绩的一种重要指标。因此,用牵涉民众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空气和水源质量、安全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的数据,来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工作业绩的“标尺”,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和检验,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政治体制的进步。
需要提醒的是,这些“民生净福利指标”的数据应透明公开,让公众享有知情权,知道这些数字的来源、计算方式、起落情况……因为,这样的考核实施后,官员们自然要迫于压力去狠抓指标数字的落实,有责任感的官员会将民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但也应该预防一些官员习惯性地用片面的数字以图蒙骗过关。如新闻中所提,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出现减缓。导致该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此次测算的抽样样本扩大了,新增加了对非深圳户籍人口收入水平的测算,使深圳居民收入水平的绝对数出现了下降,增幅放缓。如果不是经过新闻媒体的公开,公众哪能知道之前的数据并不包括非深圳户籍人口的范畴?
一种新的考核内容颁布后。为防止一种追求数字好看、追求政绩考核达标的浮假之风,为让数据更能体现出真实的现实、赢得民众的信任。政府部门不妨主动公开“民生净福利指标”的具体情况。只有在依靠政府从上而下的考核、再到依靠来源于媒体、公众的监督,这些民生净福利指标的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最后潜移默化地转化为民众的幸福体验。 吴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