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3  4  
PDF 版
“中国羲皇文化之乡”花落新密
让公共财政成为民生财政
每年只交3元钱 享受5万救助金
700多名山民告别灌溉难
为发财 挪用公款 买基金 姐妹获罪
新郑唐户、荥阳关帝庙榜上有名
登封协议组团游客逾3万
新郑1300例白内障手术提前完成
为发展文化事业积蓄“智库”
苏寨村的“新农村产业模式”
新密11万中小学生免费体检
新郑质监局捣毁一地条钢生产窝点
新农村 新风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苏寨村的“新农村产业模式”
本报记者 刘俊礼 通讯员 李绍光 王炎军 文/图
中原网  日期: 2007-11-06  来源: 郑州日报  
  冬天越来越近了,昨日,记者驱车来到新密市来集镇苏寨村,看到这里10家企业穿插在鳞次栉比的民房之间,到处是川流不息的车辆,人们忙碌的身影,完全感受不到一点“冷”的迹象。苏寨村人正在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的新家园。而一年近2亿元的工业产值,让人惊讶这里只是一个村子。

  从产业富民开始

  已经在村当了2届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的苏彦森带着我们随意走进了一家企业——梦祥纯银首饰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业生产白银工艺品的企业,该厂厂长侯中奇说:以前厂子是手工作坊,在村里的帮助下,扩大了规模,现在厂里一年的产值达到1500多万,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如今村里好多企业都是从给别人打工到自主创业的发展模式,靠着村里的支持,才有了今天企业大发展。

  苏寨村的工业可以追溯到若干年,少数几户有头脑的人家最先办起了各类作坊,用近于原始的手工工艺开始小量加工饰品。随后自己拿着这些看上去有些粗糙的产品到附近的城市交易。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原来前店后厂的生产销售形式已经被现代化厂房所替代,现在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到了十多家,从事销售运输、生产、销售的人有3000人。苏彦森喜欢把这样的发展模式称之为该村的“新农村产业模式”。

  企业进村鼓起农民钱袋子

  发展经济是解决农民贫困的重要手段,该村演示了民营经济的创业致富之路。在与苏彦森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苏彦森和村两委一班人在认真分析苏寨实际的基础上,理出发展经济的好思路。

  面临缺乏资金的主要问题,他押上全部家产,利用个人信誉争取贷款。他首先组织施工,修筑了一条长400米、宽15米的道路,解决了企业道路不通、影响运输的难题。接下来,又先后帮助停产的荣昌纸厂等4家企业恢复生产。几年来,该村又新上项目6个,投资额达到了4000万元,产值达到2亿元。

  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该村还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文章。年出栏成猪1万多头的大型种猪场已建成,村南部种花生200多亩,北部种芝麻150亩,大面积退耕还林,栽植杨树200多亩,四旁栽植桐树1万多棵,通过这些调整,受益农户年增加收入30%。

  乡风文明扑面而来

  企业的发展已经为村里积累了较为雄厚的资金,这个2800人的村子2006年年人均纯收入已达6000元。底气十足的苏寨人撒开两手大搞新农村建设。

  去年到现在,村里已投资了包括上级配套资金在内的约30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使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彻底改变。去年村里投入50万元,建立了“四位一体”农民服务活动中心。截至目前,全村已经建起文化活动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组建了舞狮队和宣传队,深受群众欢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