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俱全”,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会用的成语。一个人如果称得上“五毒俱全”,那么此人就堪称“死有余辜”。但是,“五毒”是什么,却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有人认为是“吃、喝、嫖、赌、抽”,有人认为是“坑、蒙、拐、骗、偷”,权威工具书《汉语大辞典》对“五毒”的解释有二,一是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旧俗端午节在床下墙角洒雄黄酒目的在祛五毒。二是指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期,资本家在其经营中的五种违法行为,即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和盗窃经济情报等五种违法行为。不过,真正意义上的“五毒”却和以上这些没有任何关系。
真正意义上的“五毒”是指主治外伤的五种药性猛烈之药。《周礼·天宫》说:“凡疗伤,以五毒攻之。”这里的“五毒”就是石胆、丹砂、雄黄、攀石、慈石。在这五种药材中,石胆主金创,堵邪毒气,丹砂主身体五脏百病,雄黄主鼠瘘,慈石主周痹风湿。一般认为,所谓的“五毒”并不是每种药材都有剧毒,譬如丹砂、慈石并无太大毒性,但是五种药材通过合成加工之后,其药性就极其酷烈。具体的做法是:将这五种药材放置在坩埚之中,连续加热三天三夜,之后产生的粉末,即是五毒的成药,谓之黄蝥。此药共涂抹患处,据说有相当的疗效。
很显然,“五毒”之名虽然张牙舞爪,面目狰狞,但却有救人性命的效能。名曰“五毒”。却可以以毒攻毒,最后却成了五味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