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左丽慧
从《一地鸡毛》到《手机》,刘震云的小说一直吸引着读者的目光。昨日,刘震云新作《我叫刘跃进》首发式在北京举行,其同名电影也将于近期作为首部“作家电影”全国公映——图书电影爆出“双响炮”,《我叫刘跃进》分量可见一斑。昨日,记者通过长江文艺社采访了刘震云。
电影小说结合
U盘和欠条,丢包和找包,羊和狼共舞,一系列叠加的悬念串起了作家刘震云备受瞩目的长篇小说新作《我叫刘跃进》。故事始于刘跃进丢包,包里装着他全部的财产,在找包过程中,他又捡到一个包,这个包里藏着天大的秘密,牵涉到上流社会的几条人命。于是几拨找这个包的人马,又开始找刘跃进……在《我叫刘跃进》中,刘震云以异常冷静的口气,讲述了一场无比热闹的事件始末。不过,你可能当时没有笑,在合上书的时候笑了,过后想起又笑了,这种独特的“刘氏幽默”,尽数体现在书中。
在昨日的首发式上,电影《我叫刘跃进》的导演马俪文,女主角秦海璐,著名评论家关正文、邱华栋等嘉宾云集。
“在电影圈有个共识:近些年中国电影剧本质量普遍不高,人们认为电影与小说结合在一起较好的是‘二刘’:刘震云和刘恒,他们在圈里有口皆碑。刘震云作品如《手机》、《我叫刘跃进》;刘恒的如《张思德》、《云水谣》等。”影片中“老蔺”的扮演者高军还透露说,11月29日,《我叫刘跃进》将作为贺岁片上市,刘震云是原著、编剧和总制片人,在片中还饰演了一个角色。“刘震云的这部作品故事环环相扣,绝对精彩,比《手机》更极致,更狠。”
幽默兼顾“家常”
刘震云的小说一向以藏而不露的幽默形态出现。作为一部直面大众的文学作品,《我叫刘跃进》的语言在幽默之外,更加简洁和沉稳。对于语言风格的全新变化,刘震云的答案是,《我叫刘跃进》的语言,显得更为“家常”。
究竟什么才是家常,刘震云解释说:“家常不是说出的话普通,家常是一种心态,在这种心态之后是一种思考。”
刘震云自我评价属于说话做事都不显得很家常的人,然而生活中越不家常的人,往往在写作中就越家常,并且只有“与作品中的人物真正相悉相通后,笔下鲜活的东西才会更多一点,作品才会更加扎实和厚重。”
“转身”并非有意
几乎所有作家都期待着在写作生涯中完成一次“华丽的转身”,对于刘震云而言,转身更像一种惯性。“我对自己的转身,判上60分吧。之所以说它及格,不是说它的舞台动作多么漂亮,而是这些转身我不是有意的,是这些作品本身要转身。”
在刘震云看来,一个作者的价值,就在于下一篇作品要和上一篇作品不一样。“《一地鸡毛》说的是吃的事;《故乡面和花朵》主要说我们每天胡思乱想的价值,没有它的充斥,我们会不会自杀;到了《手机》,是探讨说对想的背叛,嘴对心的背叛,当我们的生活充满背叛和假话时,我们是多么的愉快。这一回《我叫刘跃进》说的是心与心之间,出现的横七竖八的‘拧巴’。”
首部“作家电影”
作为中国首部“作家电影”的原著,刘震云坦然说:“商业、名利都不是坏字眼。”他认为,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通过商业途径体现的,无论《论语》、《史记》、《红楼梦》,还是《莎士比亚全集》。一部小说写完,被改编成电影,这就是将作品呈现给大众的一条渠道而已。所以,面对“商业写作”的质疑,刘震云看得很淡:“我写作的时候不需要从商业的角度考虑,因为最好的商业就是把书写好。”
刘震云说,如果想看热闹,就去看电影;如果看更丰富的幽默主旨,应该看小说。小说是20万字,电影是一个半小时,容量、形式都不同,所以小说很多地方会跟电影非常不一样。“两种文体之间,有把可能变成可能的,也有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
▲刘震云(左)与电影《我叫刘跃进》女主角秦海璐在首发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