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餐饮休闲
3  4  
PDF 版
私人教练再刮时尚健身风
20 30 40 女人健身有讲究
既营养又适合自己的好牛奶
《茶香浓浓》主题故事征文
儿童应健康饮食
乌龟蛋汤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中原网  日期: 2007-11-09  来源: 郑州日报  
  图文郑 州·老吃食

  日常吃食——

  蛤蟆蝌蚪

  

  

  

  

  

  

  

  

  

  在号称“天下面食尽在三晋”的山西,有两种特色风味,一个是“拨鱼”,一个是“猫耳朵”,不仅名字有趣,味道也独特。其实中原地区也有一种民间面食“蛤蟆蝌蚪”,与这两种小吃有异曲同工之妙。

  蛤蟆蝌蚪因其形状类似蝌蚪而得名。它是在“细粮少、粗粮多”的年代里老百姓发明的一种花样,也是一种粗粮细做的吃法。

  蛤蟆蝌蚪的原料多为红薯面、玉米面和高粱面。具体做法是:把面里加水均匀搅拌,放入煮沸的水中,稍煮片刻,即成稠糊涂状;锅边放一盆凉水,用勺把糊涂舀在有圆眼的笼屉或漏勺上,用饭勺不停地挤压。一个个中间圆两头尖酷似蝌蚪的面疙瘩就纷纷掉在盛有清水的饭盆里,用漏勺把这些蝌蚪捞出盛在碗里,撒上葱花、姜丝、香菜,浇上蒜汁、香醋、小磨油、辣椒等,一碗香喷喷的蛤蟆蝌蚪就做好了。

  蛤蟆蝌蚪是夏天里吃的一种饭。盛夏时节,酷暑难耐,一大碗蛤蟆蝌蚪下肚,会使人感到全身凉爽、暑气顿消。因为蛤蟆蝌蚪制作方便、风味独特,所以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它是人们在夏天里消暑经常做的一种饭食,在中原一带广为流传。

  时鹏飞 整理

  漏蛤蟆蝌蚪的漏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