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早在南北朝时期,新郑市观音寺镇就建有观音寺,香火曾经很旺盛,观音寺镇由此而得名。如今,随着新郑市敬老院建设步伐加快,观音寺可谓名副其实,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如“观音菩萨”,给那些孤寡老人送来了衣食无虞的温馨“夕阳红”。
穿过镇政府所在地,东行不足一公里,刚刚在重阳节落成的观音寺镇敬老院便呈现在眼前。坐南朝北的敬老院被红色的砖墙环绕着,步入园内,“前庭”是大片的绿地,散发着春意,两个环形鱼塘正待放水养鱼;穿过红色的走廊,便来到后院院民们的住地,在秋日的高阳下,年老体衰的老人们在晒太阳,胳膊腿灵便的院民,有的在侍弄院内的白菜、萝卜,有的在扎拖把,一如世外桃源般的温馨。
老有所养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目前入住的46名老人,八人一个房间,被褥、沙发、电视、茶几,一应俱全,全是新的;院民们的衣服鞋帽都是免费发放的。87岁的张林生老汉是这里的老大哥,虽然口齿不清,但话说得很在理儿:“这里啥都好,吃喝不愁,有老伙伴说话解闷,有人帮俺服务,共产党就是好!”中午开饭时,记者特意来到伙房体验。这天的食谱是杂面条,满屋荡漾着香味儿。吃着家常饭,老人们特开心。郭月明院长说,老人们一周的食谱不重样儿,每周保证吃上两顿肉菜!镇党委书记李俊鹏介绍到,全镇有140名孤寡老人,年前力争让入住院民达到110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0%。
老有所为也在这里生根开花了。郭月明介绍说,除了有病在身、行动不便的,他们还根据每个院民的身体、爱好,成立了生产组、种植组、福利组,让老人们老有所为,参与管理,人人有话说,有事干,敬老院就有活力啦!71岁的刘建伟是“大组长”,手下管着十来个人。他指着院内绿油油的菜地说:“种植组的老汉们上午刚把三四亩白菜浇了水,你看,都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自种自吃,方便着哩。”其他三位体力较好的院民则是扎拖把的行家里手,一天下来能扎六七十个拖把。拖把卖些小钱可以“以院养院”,老人们还能挣点零花钱呢!
由点到面,记者从新郑市民政局了解到,自2004年以来,新郑市每年都把敬老院建设列为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每年都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敬老院建设。目前,该市五保老人的保障人数已由2004年的1072人增加到2110人,实现了“应保尽保”,集中供养率由原来的12%提高到44.2%,年底可达到60%,力争到2009年对孤寡老人全部实现集中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