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下午,一幕在山东济南新世纪电影城上演的特殊求婚秀,不仅让小伙谢刚成功抱得美人归,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在电影院播放电影《色·戒》之前,小伙谢刚插播了自己录制的求婚电影,并当着现场观众的面跪地求婚,用三分钟打动女友求婚成功。(《齐鲁晚报》11月11日)
我们具有现实的理性,但我们同时企盼浪漫的爱情。因此,面对此情此景——报道中这位小伙子的真诚求爱秀,引发现场观众的共鸣,实在是在情理之中。然而,在浪漫的气氛中,在爱情的絮语里,我们同时又难以回避这样的叹息和不解:求婚是私人行为,追求浪漫的爱情,无可厚非,可一定要选择公共场合吗?电影院里,观众买票是来看电影的,不是来为个体的浪漫充当免费道具的。
显然,电影院作为商家来说,不可能无偿为哪一个人的浪漫“推波助澜”——这三分钟的爱情短片插播,绝对是收费的。求婚秀的导演者获得了爱人的芳心,商家获得了该得的利益,而观众呢?晚看几分钟电影,似乎是无关紧要的;欣赏到这样浪漫的一幕,或许也是一种意外的“感动”。但问题是,只要有财富支出的意愿,就可以如此在公共场所、随意“插播”影响公共利益的商业“噱头”吗?如果不是三分钟的求爱电影而是三十分钟的求爱电影,观众还能因此感到浪漫吗?
电影院插播求爱电影,在“浪漫”的表象下,我们看到了公德意识的悄然退让。无论是“浪漫的主角”——两位青年男女,还是“浪漫的配角”——电影院,一个付费追求浪漫,一个利益驱动迎合浪漫,不知道将公共置于何地?如果没有众多买票观看电影的观众,电影院就算是播放一天的求爱电影,我们也不能说三道四;但在公共场合,谁都没有权利以私人事务影响公共权利,哪怕这是很容易获得公共认同和自愿让渡的“浪漫”。毕竟,比浪漫更重要的是公共社会的秩序,不能容忍任何“私欲”对于公共秩序的破坏。
有多少公德失落在浪漫的欲望里?为了浪漫,如今的年轻人当真是花样百出,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达到浪漫的目的,似乎什么都可以舍弃。有人在公交车候车亭里打求爱广告,有人在交通路口展示爱情宣言……上网浏览新闻,屡屡会读到关于浪漫的新闻。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浪漫,是一件好事,因为浪漫可以点缀我们的生活;但越来越多的人无视公德而放纵浪漫,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爱情价值观的跟风和浮躁。 陈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