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3  4  
PDF 版
修通柏油路 阔步奔小康
百万元补贴廉租房
“穷亲戚”来“串门”了
专偷礼金 连续作案
新密居民出行“一步通”
每村每月放场电影
办实事就要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新婚夫妇闹纠纷 新娘惨死新郎手
脱毒红薯成了“摇钱树 ”
中牟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
公开公正 廉洁征兵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修通柏油路 阔步奔小康
本报记者 王亚楼 通讯员 文博 伟峰
中原网  日期: 2007-11-13  来源: 郑州日报  
  巩义市大峪沟镇的23个行政村,要么窝在山上,要么散在岭里。前些年道路硬化里程少,且大部分都是上世纪90年代修的,由于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快速,路面严重损坏,出行难成了困扰山区群众的最大难题。出行难造成了“买难”、“卖难”,为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大峪沟镇2005年就开始了农村道路建设攻坚。

  马路通 致富大门开

  大峪沟海上桥村15组的刘大兰已经70多岁了,谈及修路给他生活带来的变化,刘大兰深有感触。4年前,他常常挑着一头盛鸡蛋一头盛蔬菜的箩筐,步行1.5公里到310国道,再坐车到镇上把东西卖掉。“不走没法啊,那时候路不中,只有走到国道边儿才有车坐。”刘大兰提及以前挑担走路感慨不已。

  如今可不一样了,自海站(该村至站街)、海铁(该村至铁匠炉)等路铺好后,全村16个组的村民再也不为出门发愁了。路修好了,路上跑的车多了起来,村里居然通上了公交车,到镇区1块钱,到市区也是1块钱。以前是迫不得已才出趟门,别说年轻人,就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也时不时地坐车去城镇转转。

  马路通了,财路也通了。瑞普炉料、万达耐材等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生长。一位来拉货的外地司机指着平滑宽阔的海铁路说:“我们选择这里拉货最重要是因为路好,从这条路出去就是东区,不用走一点儿孬路,省时省力还安全。”路顺了,发展也顺了。据了解,该村还准备利用交通优势建设第二工业区。

  心路通 文明花儿绽

  以“村村通”工程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建设不仅将大峪沟镇23个村庄与镇区、市区连在了一起,还使文化、教育等文明成果顺畅地进入农村。

  新山村位于大峪沟镇东南的深山里,山路顺着山势回环曲折,没铺水泥路之前因年久失修路面坑坑洼洼,祖祖辈辈走惯山路的人要走十几里山路到大路上,至少花上一两个小时。

  为解决山区百姓的行路难问题,大峪沟镇里在上级支持下对民新(民权至新山),大新(大峪沟至新山),竹新(竹林至新山)等三条路先后进行了修复,使新山村原来的“三条路,三不通,干啥啥不中”变成了如今的“三条路,条条通,不管干啥都是中。”从镇上坐车20分钟就可到新山村终点站,从新山直接去民权、竹林镇的路又宽又平,坐车甚至十分钟走个来回。

  在大力发展农村公路的同时,大峪沟镇又在交通等部门的协同下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几十辆公交中巴车跑遍了全镇20个村。

  政策好 群众劲更足

  三年来,巩义市大峪沟镇把村村通公路作为爱民、亲民工程来实施,多方筹资4000多万元将全镇48公里乡级道路和75公里村组道路全部整修完毕。农村公路发展了,改善了农村运输投资环境,促进了农村“生产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扩大了农民就业,加快了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更加激发了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全力以赴奔小康的劲头儿。

  11月11日中午,巩义市大峪沟镇钟岭、民权两村平坦的柏油路上,不时有大车小车载着游客的欢声笑语,向着慈云寺奔驰而去;途经董陵村的农用车,满载着蘑菇、蔬菜从偏僻的村庄奔向城镇里的农贸市场;三官庙等村崭新的摩托车呼呼飞驰,一溜烟从城镇开到农家小院……大峪沟的群众指着家门前宽阔的道路赞不绝口:“路好了,车多了,日子也越来越红火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