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荣增,郑州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郑州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 |
|
随着郑汴大道的建成通车以及公交、电信、邮政储蓄、旅游等异地同城步伐的加快,郑汴融城已经迈出坚实的一步,但我认为离郑汴一体化还有很大差距,郑汴融城的希望和潜力巨大。
第一,郑汴融城符合“十七大”精神。“十七大”报告第五部分有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要突破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能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赋予新的增长体。
第二,郑汴融城符合组合型城市结构形态。组合城市是从区域空间布局的角度,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借助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及推新联络,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对两个或多个较大城市进行组合,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几级合体。
第三,目前阶段的郑汴融城实质上还是处于整合阶段。整合是调整、重组,使和谐一致。融合是指几种不同事物合成一体。整合偏重物理反应,融合更多含的是化学反应。整合里面涉及一个协调机制的问题,到底是松散还是紧密?城市之间的协调机制有两种类型,一是制度化的协调机制,二是非制度化的协调机制,制度化需要缔结条约或协议,具有法律强制性,非制度化就是领导人作出一些承诺,但是缺乏法律效力。另外就是松散的组织形式,制度化的协调机制需要建立有关行政机构,更有利于推进城市之间的紧密合作与发展。针对郑州、开封两个城市的实际和国内外的经验,我们建议采取二者结合的方法,也可视城市之间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层次逐步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