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区街新闻
3  4  
PDF 版
人大代表情系百姓冷暖
为登封贫困村民捐衣被
为迷途者找寻回家的路
出入市口变了样
科技图书进社区
北下街办事处首用 虚拟现实信息管理
获索爱助学基金
惠济“农家乐”超百家
社区群众捐款 救助困难居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为迷途者找寻回家的路
■本报记者 李 娜 文 李 焱 图
中原网  日期: 2007-11-21  来源: 郑州日报  
  他的工作也许并不伟大,但是却帮很多走失的人找到了家;他的能力也许并不强,但是却练就了“方言通”的本事;他的付出也许只是认真做好了工作,对另外的家庭来说,却是寻到了亲人。

  赵杰是郑州市救助管理站的一名普通员工,不普通的是,三年内他已经替百余名走失的人找到了家。

  将寻人启事当宝贝

  赵杰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搜集报纸,把寻人启事一栏剪下来,贴到白纸上,注明所寻找人员的丢失时间,放入他的档案袋里,然后就时不时地去容纳丢失人员的屋子里,和他们聊天,并且注意观察有没有自己搜集的寻人启事上的人。小小的寻人启事也许不起眼,却成了赵杰的“宝贝”。

  说起用寻人启事寻找人的方法,缘于2004年的一次经历。那年派出所给救助站送来一位走丢的老先生,老先生快80岁了,患有老年痴呆,头脑糊涂,话也说不清楚,眼看在救助站呆了一周左右,还问不出个所以然来,赵杰和他的同事都很为老人和其家人着急。

  几天后,一个门卫看到老先生之后,隐约说好像在一个寻人启事上见过,那是老先生的家人把寻人启事交给了门卫。赵杰一听说,直觉能帮老人找到家,从一旁的垃圾箱里找到那张寻人启事,对照照片一看,果然就是在救助站的老先生。当日下午,这家人认领了老先生,并且送了一面锦旗。

  从这之后,赵杰发现寻人启事也是他帮走失人员寻找家的一个有效途径。搜集寻人启事也就成了赵杰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三年来,赵杰已经依靠这一法宝,让100多名走失的人回到家。

  慢慢成了“寻人专家”

  发现寻人启事的作用之后,赵杰养成了一个习惯,平时骑车上下班,只要看到路上贴有寻人启事,他定会停下来看上几眼,就这么简单几眼,他就对照片上的人有了大概的印象。一次,一位市民来寻找他走失的父亲,还没有说上几句,赵杰就说:“你不用形容了,我在寻人启事上已经看过你父亲的照片了。”原来,那天中午赵杰在路上恰好看到该市民贴的寻人启事。

  除了成为“寻人启事迷”,赵杰还是“方言通”,因为救助站曾经收留过全国各地的人,并且,通过他们的口音判断籍贯,也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省内的没得说,一听一个准,省外的也可以听出个大概。”

  据赵杰介绍,走失人员中很大部分是呆傻哑的年轻人和患有老年痴呆的老年人,这些人不能准确的告知家庭住址。为了让这些人早日回家,赵杰他们正准备按社区对易走失人群进行编号,并贴在衣服上,一旦走失,就可以按号寻找到他们的家了。

  赵杰告诉记者:“虽然有时候全国各地奔波也累,但是看到人家全家团聚的样子,就觉得很值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