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与岁月有关
流血的仕途
曹操的两次焚书
百家讲坛
《海派书画》
幸福的联想
郑国大夫烛之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郑国大夫烛之武
郭增磊
中原网  日期: 2007-11-22  来源: 郑州日报  
  烛之武,春秋时期郑国人,才能卓著,尤其善于言辞。但因不愿结交权贵,长期不能得到重用。

  周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30年),当时的两个大国——秦国、晋国以“郑国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为名联合攻打郑国。因力量对比悬殊,强大的秦军、晋军很快便长驱直入至郑国纵深地带。不久,晋军驻函陵(今新郑市北),秦军驻汜南(今中牟县附近),对郑国都城形成包围之势。一旦开始攻城,郑国必将面临灭顶之灾。

  见国家已经危在旦夕,郑国国君郑文公急忙召集众大臣商议对策。于是,了解烛之武的郑国大夫佚之狐就对郑文公说:“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郑文公便急忙派人去请烛之武。见过郑文公的当天晚上,烛之武便趁着夜色用绳子缚着身体从城上缒下,冒险前往秦军大营去面见秦国之君秦穆公。

  和秦穆公相见后,烛之武充分发挥自己能言善辩的特长,强调郑国一旦被秦国、晋国灭掉,秦国因离郑国较远,不会得到多少好处。而晋国作为郑国的邻国,必将会把郑国的土地全部划入自己的版图。晋国强大了,只能对秦国构成巨大的威胁。

  烛之武的话,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最后秦穆公听从了烛之武的建议,不但从郑国撤军,而且还宣布与郑国结盟。为了保护盟国的安全,秦穆公特意留下秦军将领杞子、逢孙、扬孙等人帮助郑国守卫都城。

  得知秦国单方面撤兵并与郑国结盟的消息后,晋军只得从郑国退兵。于是,一度处于累卵之势的郑国便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烛之武不辱使命,凭着一张利口说服秦穆公撤军,并导致晋国退兵,可谓力挽狂澜,为郑国立下了大功。因功勋卓著,郑文公便封烛之武为郑国的大夫,并在郑国都城的东郊划出一块封邑——“烛邑”(又名“烛城”,现在的新郑市和庄镇任庄村)赐给烛之武。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