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中原教育
3  4  
PDF 版
十六中学生勇夺全国物理奥赛金牌
校园短讯
优质教育资源为素质教育提供核心动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优质教育资源为素质教育提供核心动力

中原网  日期: 2007-11-22  来源: 郑州日报  
  

  ——访郑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司福亭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衡量、检验是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展教育工作、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唯一的标准就是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过去几年中,我市教育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郑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司福亭表示,这些成绩是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指导思想下实现的。

  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多

  

  有数字显示,我市义务教育事业一直在全省领跑。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小学1202所在校生54.99万人;初中329所,在校生40.66万人,比2000年增加5.6万人。全市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63%。

  司福亭介绍说,我市已于1997年在全省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又于2004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普九巩固提高目标任务。2005年新建中小学校22所,今年又新建中小学校13所,从而极大地缓解了市区中小学的入学压力较好的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此外,“十五“期间,通过迁建郑州1中、郑州11中、郑州7中、郑州外国语高中部及郑州47中高中部,进一步扩大了市区的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

  在职业教育方面,全市共有市属中等职业学校72所,在校生13.99万人,与普通高中在校生基本持平,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了95%;全市共有市属高校5所,实施学历教育民办高校7所,其它民办高等教育机构39个,各类高校共有在校生达到11万人,其中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达到7.9万人。

  

  素质教育深入人心

  

  我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增加极大满足了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同时带来的还有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司福亭表示,从2002年金水区成为新课程改革国家试验区至今,全市六县(市)、八区全面推行了新课程,随之开展的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过程性评价为主转变的评价改革成效显著,打破了“一考定终身,以分定前途”的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局面。与此同时,随着中小学校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启动,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体系的完善,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方案和评比细则的制定,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机制的建立等具体措施的出台和实施,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为重点的评价考试改革已在2005年、2006年中招考试招生工作中试行,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司福亭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核心,以上措施确保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他介绍说,“十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培训198385人次。通过培训,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深度拓展,一个敬业爱岗、懂理论、能研究、巧教学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农村教育发展促进均衡发展

  

  城区教育的发展并不能实现全市教育的繁荣,在司福亭看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才能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2001~2003年,按照《郑州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共撤并农村小学199所,改扩建118所,异地新建8所;撤并农村中学8所,改扩建72所,异地新建8所。随着新一轮以建设寄宿制学校为中心工作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展开,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已投入资金2004.1万元,完成农村寄宿制学校项目28个,新建、改扩建校舍总面积达到34743平方米。此外,2003年新一轮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启动至今,共投资14224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项目650个。

  有数字显示,2005年春季,我市全面启动了全市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两年来,共惠及农村中小学生862077人次,补助资金达11316.6万元。从2006年1月起,农村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拨款标准将提高到小学30元/年,初中45元/年,比省定标准分别高出10元、15元。另外,几年来,通过3000名左右的城乡教师交流,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得到加强,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本报记者 覃岩峰

  郑州教育三年发展深度报告报道热线:67655700 67655572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