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7版:精品文摘
3  4  
PDF 版
沉水香
人生三道茶
常用的18个人情世故
刘伯承百战百胜的“法宝”
王菲:其实我很自卑
首位加入中国籍的港府高官
钱钟书夫妇的幽默
恬淡的智慧
侯宝林说段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刘伯承百战百胜的“法宝”

中原网  日期: 2007-11-23  来源: 郑州日报  
  刘伯承元帅有一句名言:“接受任务定下决心要有包天胆略”,在部署和指挥战斗时,要像“描花绣朵的姑娘那样认真细心”。

  1947年8月26日晚,刘伯承率领大军挺进大别山,当晚进到淮河北岸息县、临河一带。这时,尾追的敌人先头部队距解放军后卫部队只有三十里,双方已有接触,情况紧急,部队必须马上渡河。事先,根据解放军前卫部队的调查,证明淮河可以徒涉,但在渡河前,上游突然降雨,水位上涨,部队指挥员向刘伯承报告说不能徒涉,只能靠搜集来的十几只小船摆渡。

  面对汹涌波涛,有三个旅的兵力及野战军指挥机关要从这里渡河,仅十来只小船显然是不够的,弄不好,尾追的蒋军二十个旅压过来,解放军将背水一战,千里南征的种种努力也就毁于一旦。在这危急关头,刘伯承沉思了一会儿,问部队指挥员:

  “河水真的不能徒涉吗?”

  “到处都一样深吗?”

  “你们实在侦察过没有?是不是亲自找向导调查了?”

  “不能架桥吗?”

  刘伯承发出一连串的问题,得到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为了让部队迅速渡河,刘伯承、邓小平、李达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邓小平阻击追敌,李达指挥渡河,刘伯承先行渡河,指挥已进入大别山的其他纵队。

  第二天拂晓前,刘伯承来到渡口,手里拿着一根很长的竹竿,登上渡船,不停地用竹竿试探着河水。当船行至河中央时,发觉水并不很深,就命令部队立即架桥。后来有一位饲养员,由于掉队,牵马徒涉过河,刘伯承又立即命令部队徒涉,终于在追兵赶到之前全部渡过了淮河,当蒋军赶到北岸时,河水涨了起来,把敌人拦在了北岸。

  1947年12月,由于刘伯承细心侦察,使师直总部脱离险境转危为安,为保卫大别山又立战功。那是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率野直机关在北面宿营的刘伯承一大早起身向村里走去,想了解一下村庄的面貌。走着走着,遇到一个早起拾粪的老农。他招呼说:“老大爷,起得早啊!你是哪个村的人呀?村上有队伍住着吗?”

  老农没敢正视这迎面而来的老军人,只是赶忙回答:“我是邻村的,村里住着队伍了,队伍修工事,可俺村里树木太少,弟兄们把几棵枣树都砍倒了,还说不够,我张罗着看还有啥木料能使。”

  寥寥数语,使刘伯承立即警惕起来,他完全明白了老农报告的情况,邻村肯定住着敌人的队伍,因为自己的队伍既不会砍老百姓的树,也不会在此地修工事。但他不能暴露自己,马上机智地向老农说:“老大爷,你快忙去吧,我到前面看看。”

  老人走后,刘伯承立即派一个参谋去弄清情况。仅仅过了两三分钟,“乒乓”两声枪响,不见参谋转回。他更证实了自己的判断,快步转回司令部,三言两语把情况讲清后,立即命令警卫员去让中原局转移,然后自己率领村内野直机关转移。由于发现及时,部队没有重大伤亡,安全转移后,与陈赓在平汉路胜利会师。

  据说,蒋介石在这次事件后曾像疯子一样臭骂他的国防部负责作战的人:“专门给你们安上四五十只现代化电眼睛,还斗不过刘伯承的一只眼睛!可耻!可恨!”

  抗战初期,蒋介石数百万大军在日军的进攻面前节节败退,所以日军也把八路军当做蒋军,不放在眼里。1938年3月31日,敌军有一百八十辆汽车将通过响堂铺前往涉县,刘伯承将军下决心要在响堂铺打日军的伏击,但是,日军会不会临时改变计划呢?这是让他们最担心的问题。通过对日军指挥官的心理分析,加上对敌情的了解,刘伯承指出,只要部队注意隐蔽,不过早暴露行动意图,敌人是不会改变行动计划的。果然不出所料,那天上午,敌人的车队浩浩荡荡开进了我军的埋伏圈,经过两小时的激战,全歼了敌人的汽车和押车部队。细心谨慎,再加上“包天胆略”,这就是刘伯承百战百胜的“法宝”。

  摘自《十大元帅之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