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城市表情
3  4  
PDF 版
关于爱的一堂课
流血的仕途
烟灰色的爱情
百家讲坛
在美国炒股
一封家书
心酸钥匙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一封家书
成 健
中原网  日期: 2007-11-23  来源: 郑州日报  
  前天收到了父母寄来的一封信。

  信只有一页纸十几行字,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只是说很久很久没有给我写信了,晚上又翻出了10年前我在南京读书时给家里写的信,一封一封地从头看了一遍。他们告诉我,我给家里写的每一封信,他们都在信封上作了编号,总共有98封。他们认认真真地看了大半夜,看到最后,就止不住想给我写一封信。

  父母写给我的信,粗算一下应该有110多封,基本上是两地间一来一往。十天半月为一周期。但我有时候或因为懒散,或因为烦恼,或因为考试期间紧张,未免拖了几天不回信,父母不放心,就会又有一封追过来。我与中学同学之间的书信往来,常常就由于一次没有回信,如同一根链条断了一个环节,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密切联系。但家书决不这样。父母对我的牵挂永远也不会中断。如果我是远航的船,他们就是静静的港湾。相隔越远,思念越长。

  那时候,家书在我眼中就如同家常便饭,觉得平淡无味。因为信中无非是饥寒饱暖、鸡毛蒜皮一类的事情。再有就是做人的道理,和思想品德课上说的也差不多。对于这些,我多少抱着点敷衍搪塞的态度。在信中简单说说乏味的生活,大凡父母认为是事关重大的问题,比如谈对象啦,毕业分配啦,我总是避而不谈,至多只是轻描淡写。至于理想和信念,有时也写上两句,省得父母老是向我灌输,也免得他们为之担忧。我不太愿意表露自己的感情,心中除了简单的问候外,从来没有激动的思绪和滚烫的语言。我想我已经长大了,应该独立了,可是父母的叮嘱是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他们的过问简直是一种干预。父母似乎从不这样认为,他们刨根问底,郑重其事,他们竭尽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为我的未来运筹帷幄,为我的前途指引方向。

  大学的四年一晃就过去了,我没有给家里带来多少荣耀,也没有让父母操太大的心。毕业前的一天晚上,我收拾行李,毁弃了不少书籍和信件,包括那110多封家书。对此,我并没有感到过后悔或遗憾,因为我相信,即使将那些家书保存至今,我恐怕也不会像父母那样在某一个夜晚重温一遍,想来也只是束之高阁,尘封在遥远的记忆中罢了。

  后来我毕了业,成了家,除了每逢新年的时候给父母寄过贺年卡,就没有再写过家书,父母起初倒是来过两封信,而我总懒得回信,打个电话岂不是更便捷。我现在住城里,父母住乡下,相距也并不远,常来常往,就更觉得没有动笔写信的必要了。没想到父母给我寄来了一封家书。

  父母的信其实仍像当年那样平平淡淡,简简单单,但也许我已经历了一些人情冷暖,也许因为已有了孩子,情感世界似是丰富了许多,对亲情有了更深的理解。读着父母的来信,眼前浮现起父母一字一句给我写信的情形,想起他们急切地盼望回信的心情,体会着他们读信时无穷无尽的欢乐,我不禁热泪盈眶,为父母寂寞的日子而忧伤,更为父母朴素而深厚的爱感到强烈的震颤。

  于是我提笔给父母写了第99封回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