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3  
PDF 版
上善若水包容心
你让“阿Q”又如何
《中国钢琴神话李云迪》
连 载
两个女孩
为“珠穆朗玛峰”正名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中原网  日期: 2007-11-26  来源: 郑州日报  
  我印象中,易中天重录节目有两次:

  一次是,易中天初到百家讲坛讲汉代风云人物,讲到汉高祖鸿门宴,他说:这个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讲了。

  万卫说: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你就不讲了?大家正是要听易中天版的鸿门宴!

  易中天一点就通。他立即明白:讲历史人物,重要的故事,即便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越发必须好好讲,要讲出自己的特殊论点,讲出自己的“派”,讲出自己的风格。那就重录吧。

  另一次是:百家讲坛2005年前录制节目时,都是让主讲人每一讲讲一个多小时,然后编导剪裁成四十五分钟。我在录制完“说聊斋”第一部分前六讲后,发现我过去每一讲都讲多了,既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也增加了编导剪裁的难度,于是2006年初我在录制第二组“神鬼狐妖”时,就故意少讲。有一次,我只讲了四十二分钟就结束,编导从楼上跑下来要求再加几分钟,我又讲了一个例子,凑成四十五分钟。我把这“成功的经验”告诉当时在录制汉代风云人物的易中天:“我今天成功地‘偷工减料’啦。”第二天易中天也照猫画虎,也“偷工减料”。他讲完之后,编导找他,“请易老师看看录制完的节目。”易中天一看,傻眼了。他“偷工减料”过头,只讲了三十几分钟,根本不够一集。怎么办?重录!

  在百家讲坛许多专家看来,节目重录,总有点儿栽面儿,总是你这一讲没有讲好才重录吧?没想到,易中天从重录尝到了大大的甜头!此后,品三国时,他讲得不是很理想的,就主动要求重录。特别重要的哪一讲,只要觉得不是太“出彩”,一定重录。“易中天品三国”的第一讲,就是重录的。仔细推敲第一次录的跟重录的,就是有很大的不同。重录的节目,更灵动了,更活泛了,更个性化了。万卫送我品三国前两组光盘,我家的易粉就经常拿出第一集来“复习”。有一次,济南台播出品三国第一集,刚播个开头,“易粉”就说:“播错啦,这是最早录的。易大佬早就重录啦。”然后,就如数家珍说,第一次录的有什么地方跟后来重录的不一样……

  易中天曾对我说:“百家讲坛既被专家肯定也受观众欢迎的,是‘说聊斋’,没有大红大紫的,也是‘说聊斋’,为什么?你没重录过。我跟小妮子都重录过。不重录,怎么可能红呢?”

  我啼笑皆非。我是不是需要找万卫商量一下,把“说聊斋”二十四讲,包括收视率达百分之三点七的,从头至尾重新录一遍?

  易中天讲完汉代风云人物之后,就到四川去了,据说在那儿主持一个文化项目,忙得不可开交。百家讲坛跟他商量上新选题,他也慢腾腾的。解如光特地飞到四川找易中天。

  易中天说:如果让他到百家讲坛讲新选题,他想讲《水浒传》。

  解如光说:“万卫跟我的意见,你‘品三国’。”

  解如光说,万卫和他都认为,水浒的人物更平面化一点儿,没有三国人物影响大。再说,三国是个风云大起,变幻莫测的时代,更适合易中天。易中天本身的讲演风格和三国更贴近。

  解如光还说,如果拍摄“品三国”的话,易中天得全年盯上,他就是百家讲坛2006年度主讲。

  百家讲坛过去是一人一讲,从阎崇年开始,一个人讲一个大选题,万卫把这种一人一个大选题的模式定了下来,他还创造出一种新的模式:年度主讲。明确算作年度主讲的,易中天应该算第一人。此前,阎崇年、刘心武,都可以说类似于“年度主讲”。

  易中天嘟嘟哝哝:靠上去“品三国”,我其他事就干不成了。

  讲不讲“品三国”?做不做年度主讲?易中天表示:我得跟我们家“领导”商量商量。 

  不久前,当我终于见到易中天口口声声称“领导”的李华时,我发现,她身上并没有多少“领导”气魄。至少,跟我们家的事必躬亲、指点到位的“领导”相比,她基本上属于“无为而治”的领导。李华是在新疆克拉玛依美丽的独山子长大的,她非常想念家乡。她告诉我:她真想回到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我听了,表示同情,因为我参加中国作协采风团到过独山子,还在独山子绿草成茵的山上野炊过。那个地方实在美极了妙极了。李华身上就明显地带有独山子绿地的清气和馨香。

  这次“领导”有方,易中天接受了品三国,不仅重炮轰响,而且红透大江南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