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产品激活产业链
有梦想的人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张惠民并不满足于低端、传统的产业链开发,他想将网络游戏和玩具开发相结合。目前,在积极筹拍《快乐星球》第四部的同时,张惠民正忙着和香港一家AOK公司洽谈开发智能化机器人。
“其实,在拍第一部的时候,也就是5、6年前,我就想开发快乐星球机器人,但这个想法一直没机会实施。”谈起自己酝酿已久的快乐机器人,张惠民显得格外兴奋:“这种机器人可以和孩子玩,可以打扫卫生、开门、拖地。”尤为重要的是,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其附加值也比较高,而且很难被克隆。
“价位适中、外形美观的机器人,一定会受到很多时尚年轻人的青睐。”张惠民对快乐星球机器人的市场潜力充满信心。
另外,张惠民还想开辟一个快乐星球的儿童频道、杂志和举办“快乐星球”科幻儿童节。
《快乐星球》获得成功后,每周都会有许多青少年影迷来到拍摄基地。图为孩子们同自己喜欢的小明星合影留念。
仅靠电视剧品牌太脆弱
“‘快乐星球’的品牌仅靠电视剧来支撑,显得太单薄、太脆弱。”一见面,率真的张惠民毫无避讳地说,“以美国迪斯尼公司为例,该公司一开始的定位就是资本运作产业链,也就是说,如果公司投入一个亿的话,至少要拿出9000万用来进行市场的开发和产品的研发。而快乐星球一开始只是拍电视剧,假如说这个电视剧拍完第四部后不再拍了,那这个品牌就有可能倒掉。”
张惠民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文化品牌的树立需要很多支撑点才能实现。“另外,与成人剧相比,儿童剧拍起来非常困难,它所受的禁锢很多,承担着更多的社会教化功能。同时,快餐文化年代的艺术规律也在制约着它的充分发展。”张惠民说。
“其实,在《快乐星球》第一部热播之后,我们也曾尝试开发一系列产品,诸如‘快乐星球’书包、铅笔刀、作业本等文具产品,还有小水杯、手表等生活用品。”张惠民介绍说。
2004年,快乐星球剧组会同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出版了快乐星球同名系列小说和漫画,一上市便受到少年儿童的追捧。目前,“快乐星球”系列图书已经出版了四本,仅半年时间就重印了三次,累计销售15万册左右。
2005年9月,郑州小樱桃卡通公司出版发行的快乐星球第一部剧照版系列图书销售一路火爆,创造了中国图书市场的奇迹;广东佛山天艺音像公司出品的同名音像制品也是一路热销,《快乐星球》音像制品的发行也突破了1万套;河南佳和食品公司贴牌生产的“快乐星球儿童营养面”一上市就受到欢迎。以电视剧为核心,《快乐星球》同名图书、音像制品、食品等衍生产品相继问世,一个多产品、跨行业、立体化的“快乐星球”产业链正在形成。
张惠民说:“这些低端的产品容易被同行跟进和克隆,另外,因为科技含量低,也容易被仿制和仿冒。”
“快乐星球”产业链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