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访户变成致富户
前不久,薛店镇菜园马村村民王改花多次提着两壶花生油专门跑到镇政府“拜访”王保军,执意要王保军把油收下。被“缠”得实在没办法,王保军破例收下了这饱含感激的礼物。
说起王改花,在薛店镇方圆几公里可谓是“知名人士”,就是因为上访而出的名。王改花原是民办教师,因为被学校辞退而多次“拜访”王保军,要求安排工作。王保军对她说:“安排你当教师,国家没有这个规定,我也没有这个权力,但想致富我可以帮助你。”于是,王保军就给她讲了很多养猪致富的典型,并带她到雏鹰公司和加盟户实地参观,见王改花有心靠劳动致富,王保军就把自己两个月的工资取出来给她做本钱,又帮她贷款、买科技书籍。
结果,王改花养猪成功了,赚了钱,年收入近2万元。致富后,她拣自己家最好的花生榨了两壶油,多次跑到镇里向王书记表达谢意。
“有毒的肉咱不能吃”
初到薛店时,王保军当的是不折不扣的穷官:全镇29个行政村,几乎没有一个像样的村“两委”办公室;大多数农户有饭吃、没钱花、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的现象普遍存在。薛店的出路在哪里?经过认真分析,王保军趟出了一条符合薛店实际的发展路子:实施对外开放、招商带动战略,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但招大商、上大项目并非饥不择食,王保军对科学发展观理解得非常朴素和实在:上一个大项目重要,保一方蓝天碧水更重要。
2004年春天,有一家生化农药公司想在薛店投资建厂,每年可贡献税收2000多万元,投资方丝毫不提项目建设将带来大气、水源污染的负面问题。当王保军了解了真相后坚决拒绝。王保军的主意拿得很坚决:“为了子孙后代,为了薛店的长远发展,这块有毒的肉咱不能吃。”
共享“蓝天白云”
薛店的天很蓝,独特的净空条件是国际机场落户于此的硬条件。其实,薛店还有一方特殊意义的“蓝天白云”:铸就全方位、全覆盖的社保网络,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
2003年秋的一天,一位满脸愁容的中年妇女带着女儿来到镇政府,指名要见王保军。原来,她家里有2个孩子,丈夫常年有病,二女儿参加高考被一所高校录取,眼看就要开学了,学费还没有着落。听了母女俩的诉说,王保军当即掏出500元给她女儿,母女二人接过钱千恩万谢走了。
这件事让王保军想了很多。很快,在他的倡议下,薛店镇靠财政补贴、社会捐助等途径筹集了专项资金,设立了薛店镇大学生奖励基金。5年来,已向200多名大学新生发放奖学金67万多元。
不仅如此,这些年来,在薛店,年满68岁以上的本镇老人,符合政策,都能享受到每月50元的老年人津贴;投资近200万元扩建了镇敬老院,对全镇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每年还拿出专款近50万元,让全镇农民免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百姓充分享受发展成果。
新郑市薛店镇党委书记王保军是省“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报告团成员中两位乡镇党委书记之一。他在薛店镇党委书记岗位上已战斗了8个春秋。8年来,薛店镇财政收入增加了15倍,去年达到570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近4倍,去年达到6200元,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30强,成为国家卫生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