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预防
疾
本报记者 郑 磊
近日秋、冬季节更换,受冷空气南下影响,可出现温度骤降的情况。记者通过几家医院走访,提醒市民注意预防以下季节病。
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感染性腹泻,潜伏期多为数小时至3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临床类型可表现为呕吐型和肠炎型两种,肠炎型严重者易出现脱水。感染对象以幼儿、学龄儿童和小学生为主。主要通过食用污染的水源、食品传播感染。日常应注意饮水、饮食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潜伏期短,一般为1~2天。临床典型表现为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痛、软弱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本病病程一般3~4天。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并发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在集体单位流行。冬季正值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最佳时期,建议患有慢性病、体弱者、老人和儿童等及时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进行预防。
普通感冒
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3天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受凉、穿衣太少、过度疲劳等是诱发因素。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传播媒介为老鼠。在流行季节,如一旦发现有突然出现高热、“三红”(面红、颈红、胸部红)和“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及皮肤黏膜出血点等流行性出血热症状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指分别由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痛、肝肿大,可伴有黄疸症状。各年龄组人群对甲、戊肝均易感。甲、戊肝炎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水、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市民食用生、半生海产品,食用无证食品,个人卫生习惯差等都是感染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市民在平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和饮水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