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观点
3  4  
PDF 版
民主政治:“过程”重于“模式”
转变发展方式要把握好“四个点”
努力打造郑州生态文明
构建和谐社区 强化文体建设
强化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护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努力打造郑州生态文明
史广敏
中原网  日期: 2007-11-30  来源: 郑州日报  
  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并且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号召。从党的十二大到十六大,我们党强调的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也是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习、领会、贯彻十七大精神,结合林业工作实际,我们各级林业部门和全体林业干部职工,必须深刻解读建设生态文明这一理念的伟大意义,理解其深刻内涵和核心思想。早在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这一关键历史时期的新形势,把握机遇,全面贯彻落实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更好地肩负起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重任。

  建设生态文明的第一要务是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有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回顾我市的生态建设历程,会给我们以启迪和激励。2003年,郑州市委、市政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引进现代化城市建设理念,作出了建设“森林生态城市”的战略部署。几年来,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创新机制,使这一战略部署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目前,全市已完成新造林3.8万公顷。基本形成了“森林围城”的格局,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已初步形成,并且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自2006年开始,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历经一年半的辛勤劳动,对郑州市森林生态城建设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缜密、科学的监测评估。郑州市2002年至今的现有森林已产生各种生态效益的总和为124.287666亿元。仅生态效益一项,产出已经数十倍大于投入,如果加上林果业、木材生产加工业、林下经济开发利用、森林旅游观光等所产生的相关经济效益,林业发展建设投资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是巨大的。而且,效益将随着树龄的增长而成倍的增加,将会长时期地、源源不断地产生效益。

  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是国家赋予一个城市绿化水平的最高荣誉,是体现城市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广大城乡居民“植绿、爱绿、护绿、兴绿”意识,调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城乡绿化事业积极性,推进城市绿化水平再上更高台阶的重要抓手,也是全市人民参与城市绿化、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载体。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作为“民心工程”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把城乡绿化作为“有生命的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列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总体布局,同步实施。于2007年9月顺利通过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检查验收团检查验收。国家绿委检查团认为我市各项绿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规定的标准。这不仅是对郑州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给予的认可和评价。

  建设生态文明的另一要务是构建生态和谐,其内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从而促进人类与经济社会科学地、可持续发展。生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这就要求我们的经济发展要转变以往那种不文明的、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掠夺式的增长方式;改变落后的产业结构;加大节约能源、降污减排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林业在间接减排降污中的重要作用,为经济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

  郑州是华夏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早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5000年前,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这里出生、创业和建都,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郑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最主要的有嵩山文化、黄河文化、黄帝文化、商都文化等,生态文化底蕴深厚。

  郑州市林业局在构建生态文化体系方面曾作过有益的尝试,我们围绕历史文化遗址和古树名木,组织了不同形式的文学创作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我市现存古树名木1390株,其中一级保护古树501株,二级保护古树248株,三级保护古树520株,名木121株;现存古树群4处。这些古树名木,有远古时期存活下来的“将军柏”,有历经数千年的“中华栎树王”,有中岳庙唐、宋、元、明、清以来的古柏树群,有明朝以来的“古枣园”……它们见证了历朝历代的兴衰,同时也记录了各个时期统治阶级对生态环境态度的功与过。围绕着它们有丰富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挖掘、繁荣生态文化,建设完整的、先进的、和谐的生态文化体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和立足之本。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人类一切文化产生的源泉和基础。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的建立,能教育帮助人们树立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爱护生态的正确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从而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与保护生态相适应的政绩观、消费观,加速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物质、精神等一切文明之上的文明,是对人类所有文明的整合、重塑与升华,用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一切社会行为,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生态文明是历史赋予林业人的重任。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周围,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作者为郑州市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