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海外汇款 中国将年进2000亿
半数中小学老师 不愿意当班主任
图片新闻
长寿85%靠后天努力
富裕阶层幸福指数下降
上海家庭收入的6.1%用于上网 人均年上网时间超150分钟
打通贫寒子弟上升通道
女大学生争当球童的隐喻……
漫画“一举多得”奖!
从“华南虎事件”反思“科学精神”
建行封杀“888888”密码
“财富饥渴症”值得警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女大学生争当球童的隐喻……

中原网  日期: 2007-12-05  来源: 郑州日报  
  在重庆市合川地区本年度最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上,一家公司的摊位前人头攒动,招聘告示上只有一个职位——高尔夫球童,招30人,只限女性,学历要求高中以上。短短时间内已有上百名女大学生前来排队竞聘。(12月1日《重庆时报》)

  职业本无贵贱,然而看到招聘高尔夫球童还设定如此苛刻的条件,又有上百名女大学生报名,笔者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就业压力增大导致从业门槛抬高,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比如美国飞机乘务员中,大叔大婶者大有人在,甚至有70岁的“老空姐”诺玛希普。而我国空姐这一职业对年龄、身高、学历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几大航空公司的空姐海选几近“选美”。

  上世纪80年代高尔夫运动首次引入国内,当时,球童多由来自农村的小青年担任。如今某些球场将招聘条件定得越来越高,这是人才高消费、学历高消费的社会环境及思维方式在暗中作怪——表面上大学毕业生就业过剩,使得用人单位更加挑剔,招聘条件水涨船高。

  高尔夫球童招聘抢手的表象背后折射出大学生的就业难,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难之窘。专门向女大学生伸来的就业橄榄枝,并不意味完全的绿色,或许,它还带着些许傲慢和偏见。黑龙江省妇联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女大学生曾因性别原因遭用人单位拒绝,其中遭拒绝3次以上的占72%,4~10次的占22%,11次以上的占6%。在如此就业环境下,我们不难理解上百名女大学生竞聘高尔夫球童的无奈。

  性别歧视和人才高消费不只透支了社会的人才储备,更在磨损和侵蚀年青一代的成才观,耗散普通家庭的教育成本。连学历要求不高的球童职业也成了高学历女性的就业竞争独木桥,百名女大学生竞聘高尔夫球童的现实隐喻,提醒我们必须正视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打造就业公平的法制环境与社会环境,为她们开启更多绿色通道。 张培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