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登封
3  4  
PDF 版
绝不牺牲环境换发展
开展殡葬改革集中整治
图片新闻
徐庄乡将撤乡建镇
图片新闻
徐霞客的登封五日游
图片新闻
梁以全晋级武术九段
“黑手”伸向古窑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黑手”伸向古窑址
登封警方破获一盗掘古文化遗址案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袁俊锋 张朝晖 文/图
中原网  日期: 2007-12-05  来源: 郑州日报  
  各种瓷器堆满了犯罪嫌疑人家的小院。
犯罪嫌疑人使用的作案工具。

  农家屋竟成文物展览室

  2007年11月10日下午,记者闻讯赶到登封市宣化镇,走进了费村一个看似很普通的独家小院。“绝对叫你大开眼界。”宣化派出所所长王康笑着说。刚进院门,记者就被院子里摆放的各种瓷器惊呆了。据正在清点的登封市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瓷器包括锡壶、青花瓷瓶、玉人、玉牛、黄釉罐、三足、六足盘、虎枕等等。

  独家小院里住着一对中年夫妇,妻子叫王秋分,丈夫叫赵大年,他们的身份都是农民,却“经营”着这些瓷器。妻子王秋分总负责,丈夫赵大年主要负责掩护。

  “对于那些文物,其实我是真不懂,她懂。在捣鼓这上面,我听她的。”赵大年说,王秋分2004年拜一个禹州文物贩子为师,学会了识别古董和倒卖文物的诀窍。两人放弃了耕地,聚精会神搞起贩卖文物和盗挖古董的行当,“暂时不能出手的就藏在家里,待价而沽。”为了避免暴露,夫妻二人尽量不张扬,“外人看看俺家的房子,绝对不会想到里面会藏有这么多文物,我们等待机会。”

  把古董视为摇钱树

  据王秋分交待,从2004年以来,“方圆左近,只要听说哪里有古董,我肯定会去那里。”文物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王秋分等人盗挖文物,是属于毁灭性的。对此王秋分等人的解释是,他们不是考古专家,也不是文物保护者,他们在盗掘文物时必须速战速决,只要能挖掘一件真正价值连城的宝贝,其余即使全部毁坏也无所谓,物以稀为贵。

  2007年11月8日,王秋分无意间听郑州一个文物贩子说,登封市宣化镇有古窑遗址,而且价值很高,挖出来就能卖大价钱,“如果转手给外国人,当个亿万富翁也不成问题。”从郑州一回家,王秋分就悄悄来到宣化镇,专心致志地寻找蛛丝马迹,很快在村民冯某和钟某两家的老宅基地,发现了一些散落的瓷器碎片,这使她大喜过望。凭经验她知道,这两座老宅下面,肯定有大的收获。后来据河南省文物鉴定专家实地勘察,冯某和钟某两家的老宅,就是古窑遗址。

  民警揪出“仓鼠”

  2007年11月10日,宣化派出所所长王康带几个民警下社区走访。无意中路过村民冯某的老宅,发现有几个人正匍匐在一个深坑里埋头挖着什么,坑上面放有几个塑料袋,王康机警地走过去打开一看,惊讶地发现里面竟然都是瓷器。“连同我们当场缴获的,以及从她(指王秋分)家里提取的,整整装了一大货车。”王康说,“我们详细统计,共有唐代、五代至金代的各类瓷器284件。”

  受登封市公安局委托,河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派员对王秋分等4人盗掘的登封市宣化镇前庄村、朱垌村古窑址进行鉴定。从收缴的匣钵、垫饼、垫圈等窑具残片及大量碎瓷片形状看,文物鉴定专家认为应为唐代、五代、宋代和金代的瓷器残片。该古窑址是研究中国陶瓷史及唐代至金代制瓷工艺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涉案嫌疑人均系化名)

    

  2004年以来,登封农民王秋分(女)伙同其丈夫赵大年、弟弟王秋生及表弟李栓紧等人,先后与郑州、洛阳、禹州等地文物贩子进行大量文物贩卖活动。2007年11月上旬,王秋分又伙同上述3人盗掘位于登封市宣化镇的两处古文化遗址。

  登封警方昨日破获了这起登封解放以来首个盗掘古文化遗址案,收缴制瓷工艺品284件,王秋分等4人因涉嫌盗掘古文化遗址被刑事拘留。

  相关链接:

  盗掘古文化遗址是指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藏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