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颖
节假日放假办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草案)本月7日获得通过,其中调整草案中的最大亮点就是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昨日,一些民俗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节日“回归”,将是弘扬传统节俗、彰显民族文化魅力的契机。
弘扬传统是世界潮流
据了解,弘扬民族节日文化传统已经成为全世界的潮流,无论欧美还是东亚,都非常重视传统节日,都把传统节日视为民族文化传递的重要纽带。包括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都十分重视源自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且通过继承、改造,形成了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
中国民协副主席、省民协主席夏挽群在接受采访时说,在韩国,中秋节非常受重视,全国放假,各类饮食、庆典等传统节俗丰富多彩,家人也一定会团聚。而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韩国抢先将“端午祭”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给国人上了一课。
作为河南民间艺术家访日代表团的成员,省民协副主席廖永亮昨日刚刚回郑,他说源于中国的许多民俗节日如立春、重阳等,在日本都有规模不小的传统节俗活动,日本很多保护民族文化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回归”增强民族意识
刚捧回“山花奖·终身成就奖”的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大学教授张振犁对增设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方案获得通过感到特别高兴。
他认为,中国传统节日之所以遭遇圣诞节、情人节乃至万圣节、感恩节的冲击,与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自觉与不自觉地忽视传统节日文化有关。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有助于恢复民族文化的美好记忆。我们的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定含义,清明、端午、中秋不仅是农耕文明播种收获的时令,也是人民美好愿望的一种寄托,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如何过好传统节日
河南省民俗学会顾问马紫晨建议说,在传统节日里,大家可以多温习自己民族的传统。
清明节,应该去给亲人扫墓,缅怀他们,当然,还可以出去春游、踏青、插柳、放风筝、荡秋千等,这些都是清明节的民俗活动;端午节,不只是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过去,学校还带着学生去郊外识别各种草药,增强卫生保健意识;而中秋节则要跟家人在一起享受团聚之乐。总之,要过好这三个节日,更要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