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要闻国内
3  4  
PDF 版
探月 从浪漫遐想走向现实
21人遇难
点菜上网打游戏 智能餐桌不寻常
药品危害严重 24小时内召回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探月 从浪漫遐想走向现实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奋斗历程纪实
中原网  日期: 2007-12-13  来源: 郑州日报  
  2007年12月12日,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召开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

  此刻,在远离地球38万公里的环月轨道,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奔月梦想的“嫦娥”正轻轻萦绕。从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到“中国第一幅月图”完美亮相,这项浩大的科技工程仅仅经过了3年多时间。

  1 打造“中华牌”探月工程

  从上世纪50年代起,随着运载火箭技术的加速发展,人造地球卫星的上天,人类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空间时代。探月,开始从浪漫的遐想走向现实。

  1993年,我国有关部门和专家建议,用一枚研制中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向月球上发射一个象征中国的铁质标志。但限于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特别是没有提出明确的科学目标,此事最终作罢。

  1998年,国务院成立新的国防科工委,内设国家航天局。2000年11月22日,我国政府第一次提出要“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经过反复的研究论证,中国首次月球探测的工程目标越来越明确: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初步掌握绕月探测的基本技术;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在制定工程目标的同时,科学目标也逐步清晰:一是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二是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三是探测月壤特性;四是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这些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贯穿了一个灵魂——既要站在国际前沿,又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把科学的理想与国家的实际技术能力最巧妙地结合起来,独立研制,独立制造,独立试验,着力打造一个完全自主创新的“中华牌”探月工程。

  2 千军万马三年打赢三场“大战”

  嫦娥,踏着早春的脚步伸展出美丽的翅膀。

  2004年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按照中央“集中精力办大事,把大事办成好事”的部署,一个崭新的绕月探测工程组织管理体系,以“小核心、大协作”的原则迅速建立起来——

  2004年2月19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经国务院批准成立。2004年2月25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通过《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任命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为工程总指挥,孙家栋为总设计师,聘任欧阳自远为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同时给工程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嫦娥工程”。

  2004年被称为绕月探测工程的开局年,这一年先后完成了发射场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制定、测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制定、地面应用系统设计方案制定、卫星系统的方案设计和运载火箭系统的初步研究,并开始进行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

  2005年,绕月探测工程的攻坚年。这一年主要以质量可靠性为中心,全面展开初样研制与试验,进行系统间接口协调和技术攻关,工程的技术风险逐渐化解,系统间接口关系得以明确,各系统技术状态得以确定。

  2006年是绕月探测工程的决战年。嫦娥一号正样星在这一年完成总装、测试和试验。同时还完成了长征三号甲遥十四火箭的总装与测试,完成了测控、发射场和地面应用系统地面设备的研制和系统建设。总体具备了在2007年执行任务的能力。

  3 两个100%努力赢得100%成功

  千钧之任,系于根根毫发!绕月探测工程由五大系统组成,任何一个系统和环节,都关系整个工程的成败。

  卫星系统为保证轨道设计的正确性,邀请全国各地著名的同行专家,对地、月、日复杂的三体环境进行了反复的分析求解,精确设计出飞行线路。

  有效载荷被称为“嫦娥的眼睛”。研制人员采用广角镜头和巧妙的光机系统设计,在一台相机上取正视、前视、后视三幅二维原始数据图像,经重构形成三维立体图像。

  承载运送“嫦娥”任务的大力神——长征三号甲火箭是我国长征火箭光荣家族中的“骄子”,但为了确保嫦娥一号万无一失,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进和创新。

  冲天的豪情,却须臾不忘冷静。2007年2月,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再次提出进一步深入开展设计与生产“两个百分之百”的质量大检查——所有单机、分系统和系统总体设计进行全面复查复审,深入到研究室工程组一级,做到“百分之百”;所有产品的生产也要进行全面的复查复审,深入到车间工段一级,做到“百分之百”……

  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和付出,无数的关注和支持,终于换来了一个个“定格”的历史时刻: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从西昌成功发射,精确入轨;

  11月5日,嫦娥一号成功“牵手”月球,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

  11月7日,以准确进入200公里使命轨道为标志,嫦娥一号完成中国历史上最远的“太空长征”;

  11月26日,嫦娥一号传回的“第一幅月图”完美亮相,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